写作中如何在细节里注入代入感?

2024-05-08 05:56

1. 写作中如何在细节里注入代入感?

其实,让读者读到一段文字的时候,有深深的代入感,并非难事,这里有四个小秘诀分享给大家。
①场景常见。
蒲松龄的名篇《促织》中,写到成名儿子之死,用了八个字,「夫妻向隅,茅舍无烟。」
儿子死掉了,两口子很伤心,哭过之后,都没有话说,静静地在家里坐着,对着墙角,这实在是太常见的场景了,每个读者都经历过伤心,也都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场景,是伤心时才有的场景,所以读到「夫妻向隅」时,一下子就能进入到故事的情景中去,感受到小说人物中的无限伤心。
紧接着,蒲松龄又说,「茅舍无烟」,夫妻俩的生活很平常,住着普通的房子,儿子死掉了,既没心情生火做饭,也没心情点火烧炕,在失掉儿子的情形下,饥饱冷暖,已不重要。但凡是有着正常情感的读者,读到「茅舍无烟」,都能感到巨大悲痛从纸上扑面而来。


②细节真实。
施耐庵的《水浒传》很出名,也很受大家的喜爱。《水浒传》中多处描写,都非常地真实,读者看一眼,就能记住。
《水浒传》第十八回,写的是林冲火并王伦。当王伦拿着一些金银要送晁盖等人下山的时候,豹子头林冲突然一脚踢开桌子,腾地站起身来,从衣襟底下抽出一把刀来。在场的所有人都已猜到林冲大概要干什么,吴用晁盖等人自是要火上浇油,阮氏兄弟趁机拦住梁山泊另外三位首领,梁山上的小喽啰目瞪口呆,王伦见形势不好,想跑,却跑不掉,于是,只好大叫,「我的心腹都在哪里?」
这一段描写,把当时所有人的形态都真实地展现出来了,王伦死到临头,情急之下找心腹。然后施耐庵又写了一笔,「虽有几个身边知心腹的人,本待要来救,见了林冲这般凶猛头势,谁敢向前。」这一笔非常地真实。
按照常理,即便王伦再不堪,也肯定是有一些心腹的,何况王伦也只是容不得能人而已,谈不上多不堪。但是,这一笔也写出了王伦不能容人的后果,即心腹中没能人,面对凶猛的林冲,他们能力不足也就罢了,胆子也不够,足见王伦的心腹也跟王伦是同样人,关键时刻只顾自己。


③符合逻辑。
太史公司马迁所作的《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段,非常地生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读起来,鸿门宴上的一众人物,项羽、项伯、范增、刘邦、张良、项庄、樊哙等人,好像一一从书中走了出来,到我们面前把鸿门宴的场景再复现了一次。
项庄舞剑之后,随侍刘邦的张良就急匆匆地出来,找樊哙,樊哙问张良,现在的情况咋样了,张良就直陈要点,说情况紧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一听,就说要闯进去,与刘邦同生共死。然后,樊哙就拿着盾牌往里闯,门口的士兵拦樊哙,樊哙拿着盾牌撞,拦着的士兵就倒地上了,樊哙进去了。
司马迁说樊哙进去之后,西向立,瞪着眼看项王。司马迁前边交待过,项羽项伯是东向坐的,樊哙西向立,正好跟项羽对着,还瞪着眼睛怒视项羽,非常地了不起,因为当时的诸侯见项羽,都是膝行向前,莫敢仰视。也就是说,那帮诸侯见到项羽,都是跪着过去的,根本不敢抬头看项羽,但樊哙竟然站着,还对项羽瞪眼珠子。
接着,司马迁又说,樊哙「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我们当然知道,人的头发是不可能硬到向上竖起来的,瞪眼也不可能把眼角瞪裂开,但司马迁的这八个夸张的字眼,却让我们非常地有代入感,我们读着文字,都能感受到樊哙的勇猛和气愤,因为这种夸张描写符合逻辑。


④突出重点。
鲁迅的《祝福》是鲁迅短篇小说中的名篇。
鲁迅写人物,有个很明显的特点,既只抓重点来写,不做全面刻画。写闰土,少年时紫色的圆脸,老年时老树皮一样的手;写杨二嫂,用了细脚伶仃的圆规;写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长衫。
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却十分地传神。
在写到祥林嫂的时候,鲁迅说已经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表明她还是一个活物。「间或一轮」四个字,就把祥林嫂痛苦、麻木的样子送到了读者眼前,四个字,强过一般写手百十来字的铺陈描写。这就是突出重点的重要性,把重点抓住,只需寥寥数笔,就能把人物写活,就能让读者有强烈的代入感。

写作中如何在细节里注入代入感?

2. 如何让自己写的文章有代入感?

首先,我觉得,如果要有代入感,那也就是在要求“真实”。这里的真实并不是一定说是和实际相符合的,毕竟小说很多时候的都会高于现实。所以这里的真实,指的是与心理活动的贴近。也就是说要与大部分人(读者)的常识和三观的贴近。所以我就根据以上理解,谈谈写作时一些注意的地方吧。(虽然我也不咋地)首先,最让读者有代入感的是情节的布置。别的先不谈,情节一定要完整,有逻辑。有事情发生的原因,过程,结局。就算是突然剧情上来一个大转折,你也需要事先有过伏笔,这样才能显得不突兀。最简单的,比如一个角色是叛徒,那么他之前的行动,语言就会或多或少的泄露一些他的态度;如果一个人要领便当,那么可能就会在哪里立一个flag。在这里需要的是较高的对文章的把握能力。多写多练是肯定的,列大纲,列时间表也都是一些不错的选择。其次,是人物设定。人物设定同样也需要符合逻辑,一个人的性格是相对固定的,他回答什么话,对待事情有什么反应是和他的性格一致的。你塑造的这个人物,他拥有一个独立的人格,因此一旦人物做出了超出他正常反应的事,那么就显得故事十分的不合理,自然也会让读者产生很别扭的感觉。你不能设计一个本来很果断的人在关键时候犹犹豫豫,或者一个很硬汉的人讲话唯唯诺诺。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情变化绝不是凭空产生的。关于描写人物,建议是可以从身边的人观察起,或者塑造一些某一部分性格特别突出的人(热血汉子,害羞的女孩之类的),再或者直接去现用的作品中去套用一个相似的角色,然后认真地去揣测他们的行动和语言特色。所以也不一定需要你去做那个人,代入角色之类的,最重要的是感觉。就好像你和别人相处,别人会在你心中留下一个性格印象一样。接着,就是关于文章背景的描写和设定。无论是写日常,写科幻,写魔幻还是别的什么,都需要有个相对科学,可以被人接受的背景(至少也要做到不明觉厉吧,要不这还怎么编下去…),在这之上在对剧情进行合理的展开和延伸。作者展现给读者的世界如果越合理,越详细,那么毫无疑问,代入感也会加强。(要是能做到像托尔金菊苣那样都搞一个夏尔历法还有通用语发音语法之类的,那这个完全不用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