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技术基本知识点梳理

2024-05-05 09:03

1. 免疫学技术基本知识点梳理

免疫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是指在免疫学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独特的研究手段和计数,包括人工免疫防治技术(疫苗和血清)和免疫检测技术(抗原抗体检测和机体免疫功能检测)
  
        免疫学研究涉及到的重要技术包括:单克隆抗体技术、T细胞克隆技术、转基因及基因编辑技术、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等。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疾病是指在集体受到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引发的一系列异常生命活动的过程,表现出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有症状、机体的一系列病变。
  
        引起疾病的因素:
  
 生物性因素:病原微生物、髌骨、细菌等
  
 理化性因素:机械力、温度、强酸、强碱、电离辐射等
  
 营养性因素:主要是指包括生物大分子在内的会对机体的生命活动有一些影响的因素。
  
 遗传性因素:包括染色体畸变在内的遗传因素
  
 先天性因素:能够损害胎儿的有害因素。
  
 免疫因素: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缺陷病。
  
 精神性疾病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且通过免疫应答排除异己,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稳定的功能。
  
 
  
  
 Qwen发现了血型镶嵌模型
  
 Medarwar发现了免疫耐受是可以通过人工诱导的
  
 Burnet形成了抗体的克隆选择学说,具体内容与如下:
  
 机体内存在一些可以识别多种抗原的细胞系并且这些细胞系在细胞表面具有识别抗原的受体。
  
 抗原进入体内后,选择相应的受体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繁殖,最后成为免疫活性细胞及免疫记忆细胞。
  
 胚胎时期自身抗原与免疫细胞相接触就会被破坏、排除或者处于抑制状态,银支撑位失去对自己抗原的反应性,也就是形成了自身免疫耐受,这种排除或者受抑制的细胞系成为禁忌细胞系。
  
 免疫细胞系可以突变成为能与自身抗原反应的细胞系,因此生为自身免疫反应。也就是禁忌细胞系重新被激活并且与自身抗原发生反应成为自身免疫病。
  
 自身:胚胎发育早期接触过的抗原。
  
 异己:发育早期没有基础过的抗原。
  
 免疫的本质就是识别自己排除异己。
  
 
  
  
 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和异己的识别和反应,并且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的过程。
  
 免疫应答可以分为两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三大免疫功能:免疫监视、免疫防御、免疫自稳。
  
 四种免疫能力:识别、反应、调节、记忆。
  
 病原体侵入的过程启动免疫过程分别是:
  
 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防御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分子
  
 诱导性免疫应答:炎症反应、效应细胞的招募和活化。
  
 适应性免疫:病原体进入——初始的T、B细胞识别抗原。
  
 固有免疫是指:由巨噬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免疫分子组成,主要通过受体与配体之间的识别非特异性的区别自己和非己。主要特点是:非遗传性、非特异性、无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是指通过T、B细胞介导的。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区别自己和非己的免疫,特点在于遗传性、特异性、记忆性、多样性和放大性。
  
 
  
  
 免疫防御是指机体通过免疫应答防御和清除各种病原体的侵袭,以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也表现在排斥异种或者同种异体的器官。
  
 主动免疫:机体自己产生的免疫力称为主动免疫,其中有病毒、细菌等感染之后形成的叫做天然主动免疫、由于人工接种细菌等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叫做人工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输入现成的免疫力:其中母乳喂养等属于天然被动免疫,接种抗体(血清)等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疫苗:凡是具有抗原性、接种到机体之后产生特异性主动免疫,并且可以低于传染病发生的制剂统称为疫苗。
  
 巴斯德的三种疫苗:鸡霍乱病毒疫苗、狂犬病疫苗、炭疽杆菌疫苗。
  
 泰勒的鸡胚减毒疫苗。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会出现
  
 免疫防御功能底下会导致免疫缺陷。
  
 免疫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超敏反应是指在集体再次接触到相同抗原时,,发生的免疫功能紊乱或者免疫组织损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反应。
  
 超敏反应可以分为四种:
  
 I型超敏反应:过敏反应
  
 II型超敏反应:细胞溶解型
  
 III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小分子可溶性复合物、中等大小可溶性复合物、大分子不溶性的复合物)
  
 IV型超敏反应:细胞介导型
  
 
  
  
 免疫监视是指免疫系统可以监视和识别体内突变的细胞,防治肿瘤发生。
  
 免疫功能如果未及时发现会出现突变细胞的异常增殖,形成肿瘤。
  
 抗肿瘤免疫应答:
  
 机体抗肿瘤的效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免疫自稳:是指机体借助于免疫系统内部的自控调节机制,消除衰老和损伤的细胞,清楚代谢等产生的废物,以维持机体内部的生理平衡和稳定。
  
 免疫自稳异常会出现
  
 不能及时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核代谢废物,导致机体内环境失调。
  
 免疫网络调节失调,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则发生自身免疫病。
  
 也就是说,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自稳不能正常调节引起的,超敏反应是由于免疫防御过强导致的。
  
 自身免疫:机体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存在与所有个体,是机体免疫子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不会对集体造成损伤。
  
 自身免疫病是由于机体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导致的免疫性疾病状态。(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平衡是健康的核心。
  
 
  
  
 识别功能: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对抗原的辨认,是免疫应答的前提和基础。
  
 反应功能:免疫系统在识别抗原的基础上,启动免疫应答,清除异物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和废物,使机体内部的生理环境稳定,也会出现病理状态。
  
 调节能力:免疫系统对应答强度的自我感知能力和反馈能力。
  
 记忆功能:免疫系统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时,会出现第二次增强的免疫应答,成为免疫系统的记忆功能,是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特征之一。
  
 固有免疫的识别方式: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方式(PAMP):许多病原体共有的,进化上相对保守的分子结构,在正常宿主细胞表面不表达,因而成为固有免疫识别的靶位。比如说LPS、肽聚糖、病毒双联RNA等。模式识别受体(PRR):固有免疫对其进行识别和结合的受体(清道夫受体、甘露糖受体)。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方式(DAMP):各种原因导致西坝损伤出现某种物质比如说凋亡细胞表面的磷脂酰丝氨酸、损伤坏死细胞表面的HSP等,与模式识别受体结合,激活免疫细胞,属于内源性危险分子。
  
 对丧失自我的识别方式: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手提找不到相应的HLA-I类配体就会发生活化,杀伤靶细胞。
  
 适应性免疫(对抗原特异性识别)
  
 
  
  
 反应能力:免疫系统在识别抗原的基础上启动免疫应答,清除异物或者衰老、受损的细胞,是集体达到生理平衡的状态,也可能会出现病理状态。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主要由抗体介导,因此成为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T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主要由效应T细胞介导。因此,叫做细胞免疫。
  
 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中和反应、免疫调理、免疫溶解、街道细胞毒性作用
  
 T细胞街道的免疫应答:Th细胞细胞街道的免疫应答和CTL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调节能力:免疫系统对应答强度的自我感知及反馈调节。
  
 免疫调节是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正负调节的网络结构,并在遗传基因控制以及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参与下维持机体的平衡和稳定。
  
 作用: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排出异物
  
 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损伤
  
 抗原清除之后,及时终止免疫应答。
  
  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抗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抗体独特型免疫调节网络、补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B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T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NK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巨噬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细胞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整体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免疫网络学说:抗原在进入机体之前,机体内处于一种相对的免疫稳定状态;抗原进入机体之后,打破了这种平衡;当抗体达到一定量之后,将引起抗体独特型抗体的产生;抑制增值的克隆,防止其无休止的增殖,用于维持免疫应答的稳定。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
  
 神经内分泌调解网络
  
 神经系统:神经肽和神经递质
  
 内分泌系统:激素少数为增强免疫应答的激素(生长激素、催产素、甲状腺素)
  
 免疫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受细胞因子影响的中枢性介导活动“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存活;炎症。睡眠,行为。
  
 受细胞因子影响的外周性介导活动:甲状腺功能
  
 
  
  
 记忆能力:同一张抗原再次出现的时候,免疫系统会有记忆功能。

免疫学技术基本知识点梳理

2. 免疫学技术知识总结 第二章

第二章     抗体制备技术 
  
 抗体的基本概念:多克隆抗体(多个淋巴细胞克隆所分泌的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单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分泌的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特点:
  
 高度均质(同一亚类),化学组成均一,不含或很少含Ig
  
 特异性强,只针对某一种抗原表位
  
 亲和力强
  
 抗原用量少,无须纯化
  
 无批间差异
  
 来源稳定,可达批生产,容易标准化
  
 不易形成沉淀线
  
 操作比较麻烦
  
 什么条件下需要制备单抗:
  
 目的蛋白有类似的结构
  
 抗原不纯,无法分开
  
 多抗的效果不好(已经排除非特异性反应)
  
 希望将抗体用于治疗,研制成药物
  
 希望将抗体用于诊断,研制成诊断试剂。
  
 
  
  
  第一节    多克隆抗体的之别 
  
 一、多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
  
 抗体制备、动物免疫、抗体纯化
  
 二、多抗的基本条件
  
 1.   免疫原的制备
  
 颗粒性抗原:细胞、病毒、细菌等,一般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以不加佐剂,直接进行腹腔注射。
  
 可溶性抗原:可溶性抗原的来源主要是天然纯化,或者用目的基因在原核细胞或者真核细胞中表达,可溶性抗原需要与弗氏佐剂完全或不完全混匀,才可以进行免疫。
  
 (1) 完全抗原的提取:细胞破碎法、抗原提取、抗原的纯化
  
 (2)半抗原与载体的交联:载体的选择、半抗原与载体偶联的方法、偶联复合物的鉴定
  
 (3)合成肽抗原:免疫原性肽的选择、肽的合成和纯化
  
 2. 免疫动物的选择:
  
 3.   佐剂的准备:
  
 佐剂的种类:无机佐剂、有机佐剂、合成佐剂、油剂
  
 三、多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方法
  
 1.  抗原计量、免疫途径与免疫日程
  
 免疫动物的方法:
  
 免疫原值被:
  
 无佐剂免疫法:适用于颗粒性抗原
  
 弗氏佐剂免疫法:适用于可溶性抗原
  
 铝佐剂免疫法:适用于人的免疫
  
 免疫动物(一般选择雌性动物,温顺并且可以生产)
  
 皮内免疫法
  
 皮下或肌肉免疫法
  
 淋巴结免疫法
  
 混合法
  
 抗体效价满意后静脉注射加强免疫
  
 常见的注射方法;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尾静脉注射、静脉注射
  
 2.   小样试血与采血
  
 抗血清的获得:眼眶取血、颈动脉放血、心脏采血
  
 免疫效果评价:取血(兔耳动脉、鼠尾静脉)、检测(双向免疫扩散、ELISA)
  
 3.   抗体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盐析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法、电泳分离法
  
 亲和层析法原理:利用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受体-配体)将一种配基与凝胶颗粒结合,捕捉与他相配的物质,洗脱另外一种物质,并且洗脱一般用改变pH的方法。
  
 主要步骤:将蛋白质与活化柱子结合,将腹水或者血清处理后过柱子,用结合缓冲液洗柱子(知道A280为零),永安氨酸缓冲液洗脱抗体,等量收集洗脱液,测定洗脱液的A280值,保留A280值明显升高的样品。
  
 4.   抗体的鉴定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紫外分光比色法、双缩脲法、福林酚法、
  
 免疫效果评价:双向免疫扩散、ELISA
  
 纯度分析:免疫印迹(WB)
  
 抗体类别分析:免疫金试条
  
 亲和力分析:ELISA、荧光偏振
  
 5.  抗体的保存
  
 抗体的浓缩:吸收、蒸发、超滤
  
 抗体的保存:浓缩抗议+甘油+防腐剂
  
 
  
  
 免疫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抗原纯度不够、免疫原性低、免疫途径乳化不合格、免疫剂量不合适、动物疾病或者种属差异小。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一、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
  
 1个B细胞只能产生1个抗体。方法是细胞工程杂交技术和B细胞杂交瘤技术
  
 需要将单克隆B细胞和肿瘤细胞相结合才可以永久产生单抗
  
 Barski等发现细胞额自然融合现象,但是频率很低
  
 冈田等发现灭火的仙台禀赋和聚乙二醇能显著提高细胞融合的效率。
  
 二、单抗制备的基本条件
  
 需要培养正常的B细胞以及B细胞融合的肿瘤细胞
  
 1.   动物的免疫抗原与载体、动物的选择、免疫途径
  
 举例:小鼠免疫
  
 第一次免疫:可溶性抗原加弗氏完全佐剂——小鼠背部皮下注射(4周后)
  
 第二次免疫:可溶性抗原加弗氏不完全佐剂——小鼠背部皮下注射(3周后)
  
 第三次免疫:可溶性抗原加生理盐水——小鼠腹腔注射(10天后检测血清效价)
  
 加强免疫:可溶性抗原加生理盐水——小鼠腹腔注射(3天后)
  
 细胞融合
  
 2.  酶缺陷型骨髓瘤细胞的培养
  
 细胞DNA合成途径:
  
 次黄嘌呤(H)通过嘌呤合成跑路途经合成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进一步合成鸟嘌呤核苷酸
  
 胸腺嘧啶核苷(T)通过嘧啶合成旁路途经合成TK(胸腺嘧啶核苷激酶),进一步合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氨基酸、谷氨酰胺、鸟核苷单磷酸通过核酸生物合成主要途径结合上面两步合成的鸟嘌呤核苷酸以及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形成DNA
  
 将第三步当中氨基端变为氨基碟呤(A),则无法形成DNA。
  
 因此酶缺陷型细胞的筛选就是HAT筛选
  
 3.   单抗检测方法的建立
  
 免疫酶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扩散技术
  
 三、单抗制备的基本方法
  
 1.   酶缺陷型骨髓瘤细胞的培养
  
 组织培养的基本条件:
  
 仪器:包括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超净台、液氮罐、低速低温离心机
  
 试剂:培养液、HAT选择培养液、HT培养液、血清、抗生素
  
 耗材:培养板、培养品、吸管、移液管
  
 骨髓瘤细胞系的选择要点:
  
 (1)  所选的骨髓瘤细胞应与提供免疫脾细胞的动物品系相同
  
 (2)  自身不产生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和轻链
  
 (3)  对氨基碟呤敏感
  
 (4)  与免疫脾细胞融合后产生稳定分泌的Ig杂交细胞
  
 2.   饲养细胞的制备
  
 饲养细胞的作用:
  
 (1) 增加细胞浓度,满足新生杂交瘤细胞对细胞密度的要求
  
 (2)  吞噬清楚死亡的细胞
  
 (3)  分泌生长刺激因子促进杂交瘤细胞的生长
  
 饲养细胞的种类和制备方法
  
 (1)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2)  小鼠脾细胞
  
 (3)  成纤维细胞
  
 3.     脾细胞的分离
  
 (1)  拉颈椎处死小鼠
  
 (2)  无菌操作取出脾脏
  
 (3)  清洗、研磨
  
 (4)  收集细胞
  
 (5)  离心洗涤
  
 (6)  细胞计数
  
 4.     细胞融合:骨髓瘤细胞和脾细胞按照1:10或1:5的比例混合并加入促融剂PEG
  
 细胞融合的方法:PEG融合、仙台病毒、电融合
  
 5.    HAT选择性培养
  
        HAT选择性培养的原理:细胞的DNA生物合成右主要途径和补偿途径。当A存在是,能够阻断DNA合成的主要途径,须通过补偿途径合成DNA,这时就需要HGPRT利用H合成DNA,或者TK利用T合成DNA。
  
        由于选用西黄嘌呤鸟嘌呤荷塘转移酶缺陷型(HPRR-)骨髓瘤在细胞或者胸腺嘧啶割肝激酶缺陷型(TK-)细胞作为亲本,该校只能通过群全条件的DNA培养基才可合成,因此杂种细胞通过互补作用获得HGPPT或者TK基因。只有杂种细胞可以活,酶缺乏性细胞完全无法存活,单克隆B细胞一般不能长期生长,就起到了分离杂交细胞的作用。
  
        细胞生长情况:融合3-4天之后,可以看到刑诉骨髓瘤细胞,混元透亮的克隆。融合后第7-9天去培养上清,检测特异性抗体。
  
        筛选后存活的细胞就是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细胞。
  
 6.     阳性克隆的筛选
  
 分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的检测方法
  
 免疫酶技术:简介ELISA法
  
 免疫荧光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测定法、流式细胞分析技术(阴性对照:骨髓瘤细胞培养上清,阳性对照:免疫鼠血清)
  
 7.     克隆化培养:阳性细胞的单克隆化
  
 克隆是指由单个细胞繁殖、扩增而形成的性状均一的细胞集落的过程。
  
 常见方法有:有限稀释法和软琼脂克隆技术
  
 有限稀释法:从阳性分泌孔收集杂交瘤细胞。
  
 软琼脂克隆技术:从阳性分泌孔中收集杂交瘤细胞,一适当浓度杂交瘤细胞加入到软琼脂培养基中,形成有一个细胞增殖来的细胞集群。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1)  抗体敏感性检测:对腹水和培养基上清进行效价测定
  
 (2)  抗体特异性鉴定:是否与其他抗原右交互反应。
  
 (3) 抗体效价测定
  
 (4)  抗体亚类鉴定:IgG(IgG1、IgG2、IgG3)、IgM
  
 (5)  抗体亲和力鉴定
  
 (6)  识别表位分析
  
 8.    单克隆抗体的扩大生产:细胞培养法、小鼠体内诱生法、生物反应器
  
 细胞培养法:杂交瘤细胞、培养瓶或罐中培养、收集上清液、纯化抗体
  
 动物体内诱生法:Balb/c小鼠、腹腔注射0.5ml液体是啦或降植烷、腹腔内接种杂交瘤细胞、收集腹水
  
 生物反应器:发酵罐培养
  
 单抗培养常见的问题:
  
 (1)  污染:培养环境、操作
  
 (2)  融合细胞不生长:PEG、血清、HAT培养基
  
 (3)  抗体分泌不足:支原体污染、细胞突变、培养体系有问题
  
 (4)  杂交瘤细胞难以克隆化:血清质量、细胞活性
  
 第三节  基因工程抗体制备技术
  
 基因工程抗体: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按照个人意愿进行细胞人工改造的技术。
  
 优点主要有:特异性高、质量稳定、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异源性滴低、穿透性好、功能丰富。
  
 一、鼠源抗体人源化
  
 鼠源抗体应用中的障碍:免疫原性、半衰期短、抗体功能片段失活。
  
 1.     嵌合抗体:可变区基因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嵌合抗体的表达
  
 2.     改型抗体
  
 二、小分子抗体:Fab抗体、Fv抗体和单链抗体、单域抗体、最小识别单位
  
 小分子抗体的优点:
  
 (1)可在原核体系中表达,降低生产成本。
  
 (2)因为其分子量小,穿透能力强,易进入病灶部位,有利于对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3)不含Fc片段,不与Fc受体结合,可减少因广泛分布的Fc受体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4)在体内半衰期短,有利于体内毒性物质的消除
  
 (5)易于进一步基因工程分改造。
  
 三、]基于抗体的应用
  
 1.     CAR-T免疫治疗:
  
        CAR-T免疫疗法: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一种新型的过继性细胞疗法,即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清除癌细胞的细胞疗法,并非药物。
  
        CAR-T技术:通过整个嵌合抗原受体的经过基因修饰的T细胞抵抗肿瘤细胞的疗法。嵌合抗原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肿瘤相关抗原或者肿瘤特异性抗原,识别结合后将激活及增值信号传递到T细胞内,引起T细胞激活,增殖释放细胞因子,从而杀伤肿瘤细胞。
  
 2. 免疫检查点
  
 3.  免疫毒素
  
 4.  ADC
  
 5.  双特异性抗体
  
 第四节  [endif]抗体库技术
  
 抗体库技术:即用基因克隆技术将全套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克隆出来,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上,通过原核系统直接表达有功能的抗体分子片段,并筛选出特异性的抗体分子和可变区基因。
  
 一、噬菌体展示技术原理: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外源蛋白质或者DNA序列查到噬菌体外壳上的适当位置,使外源基因随着外壳蛋白的表达而表达,同时,外源蛋白随着噬菌体的重新组装而展现倒是菌体表面的生物技术。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靠发出单链丝状噬菌体展示系统、T4噬菌体展示系统、λ噬菌体展示系统等。
  
 二、噬菌体抗体制备的基本程序
  
 1.     收集淋巴细胞提取mRNA并转录到cDNA或直接提取斯堡基因组的DNA
  
 2.     扩增DNA的抗体可变区基因
  
 3.     [构建重组噬菌体库
  
 4.     筛选所需特征的重组噬菌体
  
 5.     采用突变或链置换使亲和力成熟
  
 三、噬菌体抗体技术的特点
  
 1.     筛选步骤简单、快速、有效
  
 2.     扩大了筛选流量,一次就可以筛选多于1010个的克隆
  
 3.     抗体基因型与表现性联系密切,基因稳定且容易改造
  
 4.    模拟天然免疫系统亲和力成熟过程
  
 5.     无需人工接种
  
 6.     可替代动物多克隆抗体
  
 7.     构建康体苦时。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在体外随机组合,可产生体内部存在的轻重链组合,得到新的特异性抗体。
  
 8.     可以在预案和系统中表达,大规模生产方便,且成本低。
  
 四、抗体库技术的应用
  
 1.     制备全人源抗体
  
 2.     改良基因工程抗体

3. 【检验学】2022医疗卫生专业知识:免疫学绪论知识点汇总

  >>>   医学相关知识汇总(检验学)-2022医疗卫生(持续更新)  
        临床免疫学检验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习时应当以理解为主。而同学们学习这门科目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难懂的概念,为了帮助大家进行复习,在这里总结了一些重要知识点。
    首先是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器官有胸腺、骨髓、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是免疫细胞产生、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吞噬细胞等,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组织或器官反复循环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其意义在于增加抗原和淋巴细胞接触机会,同时可以充实淋巴组织。
    调理作用:是指抗体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免疫耐受: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应答”的现象,具有抗原特异性,即抗原不能激活特异性T或B细胞完成正常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
    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还是需要不断进行复习的。只要多些努力,相信同学们都能够将这门科目更好的掌握。

【检验学】2022医疗卫生专业知识:免疫学绪论知识点汇总

4. 综合你学过的免疫学知识及相关机制

细菌的致病性 (pathogenicity)是指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
细菌的致病性是对特定宿主而言,有的仅对人类有致病性,有的只对某些动物有致病性,有的则对人类和动物都有致病性。不同病原菌对宿主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和导致不同的疾病,例如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人类伤寒,而结核分枝杆菌则引起结核病,这是由细菌种属特性决定的。
通常把病原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称为细菌的毒力 (virulence)。各种病原菌的毒力不尽一致,即使同种细菌也因菌型或菌株的不同而有差异,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或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ID50)表示,即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实验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所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因此,致病性是质的概念;毒力是量的概念。
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与细菌的毒力、侵入机体的数量、侵入门户以及机体的免疫力、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以上是百度百科全部内容)
细菌导致的感染有很多种,因为自身免疫的强弱和细菌本身的不同都各有所区别,所以感染的情况还要因生物而异。

5.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的内容提要

习题集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参考答案。各种题型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能测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题用法简介:A型题,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B型题,从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项备选答案可选一次、多次或不选;C型题,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X型题,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的内容提要

6. 医学免疫学复习题

免疫球蛋白
             1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
2     简述免疫球蛋白分类和分类的依据
3     图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IgG分子产生的酶解片断,并简述个片段的生物学功能
4     何谓Ig的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它们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5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lgG  lgM  lgA  lgD  lgE)
6试比较各类Ig的结构及主要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7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8何谓克隆抗体(MCAb)?简述制备MCAb的原理.

免疫球蛋白的骨架区位于______
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位于______
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lg是_____
免疫球蛋白与细胞的结合部位是_____
名解
  抗体   免疫球蛋白   ADCC  
1.抗体的活性部分主要在(  )部分
	A  白蛋白              B  α蛋白    
	C  β蛋白              D  γ蛋白
2.正确描述Ig和Ab的关系的是(  )
	A  Ig就是 Ab     
	B  Ig与 Ab无关      
	 C  Ig就是 Ab,而Ab就是 Ig
	D  所有Ab 都是Ig,但Ig不一定都是Ab           
3.(  )是BCR
	A  IgA               B  IgG      
	 C  IgM               D  mIgM 
4.Ig的基本结构是由(  )
	A  4条多肽链组成                      
	B  2条多肽链组成    
	C  铰链区连接的2条L链和2条H链组成
	D  二硫键连接的2条L链和2条H链组成
5.Ig划分为五类是依据(  )
	A  L链不同               B  H链不同   
	C  H链 和 L均链不同     D  V区不同
	6.针对不同Ag的人IgG抗体的( )的免疫原性是相同的
	A  HVR                  B  VL       
	C  VH                   D  CH和CL 
7.关于铰链区错误的描述是(  )
	A  位于CH1和CH2之间           
	B  含有丰富的脯氨酸,易伸展弯曲   
	C  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水解   
	  D  五类Ig的铰链区均相同
8.木瓜蛋白酶水解Ig后可得到的水解片段是(  )
	A  2个Fab 和1个 Fc       
	 B  1个 F(ab’)2 和pFc  
	 C  2个Fab 和2个 Fc       
	 D  2条L链和2条H链
	9.胃蛋白酶水解Ig后可得到的水解片段是
	A  2个Fab 和1个 Fc       
	 B  1个F(ab’)2  和pFc      
	C  2个Fab 和2个 Fc      
	  D  2条L链和2条H链
10.由J链连接组成的Ig的多聚体是(  )
	A  IgE                B  IgG     
	 C  IgM                D  IgD  
11.关于分泌片不正确的描述是(  )
	A  由黏膜上皮细胞组成和分泌         
    B  以共价键结合到IgA二聚体上
	C  保护SIgA的铰链区免受蛋白酶的水解  
	  D  介导IgA二聚体转运到黏膜表面
12.与Ag决定基结合的Ig部位是(  )
	A  HVR                B  VL     
	C  VH                   D  CH       
13.胎儿宫内感染时脐带血中含量升高的Ig是(  )
	A  IgA                   B  IgG     
	C  IgM                   D  IgD          
14.能从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是(  )
	A  IgM 和IgA             B  IgM 和IgG      
	C  IgG和 IgA             D  IgG 和IgE   
15.与IgG功能无关的是(  )
	A  中和毒素             B  激活补体  
	  C  调理吞噬             D  粘膜抗感染 
16.在黏膜抗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的Ig是(  )
	A  IgA                  B  IgG     
	C  IgM                  D  SIgA        
17.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抗体是(  )
	A  IgA              B  IgD       
	C  IgM              E  IgE
18.与免疫耐受形成有关Ig是(  )
	A  IgA             B  IgG   
	C  IgM             D  IgD          
19.能通过胎盘的Ig是(  )
	A  IgA            B  IgG       
	C  IgM            D  IgD          
20.Ig亚类划分依据是(   )
	A  VL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B  VH 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C  CH和CL 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D  同一类 Ig铰链区氨基酸组成和重链二硫键的数目和位置的差别
	21.欲获得抗IgM特异性抗血清,用来免疫的 Ag是(  )
	A  IgMλ链         B  IgMκ链   
	  C  IgM Fab段       D  IgMμ链
22.Ig分子的Fab片段能(   )
	A  通过胎盘       B  激活补体    
	  C  结合抗原       D  结合HVR 
23.亲细胞的Ig是(  )
	A  IgM           B  IgG        
	 C  IgA           D  IgE        
24.各类Ig的共同特征是(  )
	A  能通过胎盘         
	B  单体由二条重链和二条轻链组成   
	C  能分泌到粘膜表面   
	D  有补体C1q的结合点
	25.Ig同种异型的遗传标记位于(   )功能区
	A  VH、VL           B  CH1、CL      
	C  CH2               D  CH3/CH4
26.有关ADCC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NK细胞介导     B  有IgG参与 
	C  有补体参与       D  有Ig Fc受体
	27.参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  )
	A  抗毒素            B  类毒素  
	 C  外毒素             D  脊髓灰质炎疫苗
二、名词解释
	1.Antibody, Ab  抗体
	2.immunoglobulin, Ig  免疫球蛋白
	3.heavy chain and light chain  重链和轻链
	4.variable region,  V区
	5.hypervariable region, HVR  超变区
	6.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互补决定区
	7.Ig  domain  Ig  功能区
	8.Fab and  Fc
	9.Opsonization   调理作用
	10.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
	11.Monoclonal antibody,  mAb
 

补体系统


	1、比较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主要内容、差异点(重点!一定要仔细看).
2、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补体系统按其生物学功能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分别为____________,各条途径中的C3转化酶分别为_____
        参与补体活化的三条途径且未被裂解的补体分子有_____  _____  ____  ____
	         7、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份是(     )
	A、C1        B、C2        C、C3         D、C4
	8、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形成的C3转化酶是(     )
	A、C4b2b       B、C3bBb        C、C4b2b3b       D、C3bnBb
	9、下列补体裂解片段中具有调理作用的是(     )
	A、C3a         B、C3b           C、C5a            D、C5b
	10、同时参与经典、旁路及MBL三条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     )
	A、C1        B、C2          C、C3             D、C4
1.  关于补体系统正确的描述是(  )
	A  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耐热蛋白质
	  B  本身具有酶活性,不需要活化的一组蛋白质
	  C  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
	  D  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
2.  关于补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存在于人或动物血清中            
	B  一组具有酶活性的不耐热的蛋白质
	  C  不能直接溶解细菌                
	 D  作用是非特异的
3.  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
	A  C1             B  C2       
	  C  C3             D  C4       
	 4.  关于补体的激活错误的描述是(  )
	A  补体的激活分经典途径、MBL途径和旁路途径
	B  经典途径由Ag-Ab复合物结合至C1q启动激活
    C  MBL途径由MBL结合至细菌表面启动激活
	  D  旁路途径由C4开始激活
5.  启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是1个C1q结合(  )
	A  细菌脂多糖   
	B  细菌甘露糖
	C  Ag和1个IgG分子组成的复合物
    D  Ag和1个IgM分子组成的复合物
6.  能够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Ig有
	A  IgM                B  IgD  
    C  IgE                D  IgA 
7.  酶解C4和C2的是(  )
	A  C                B  C  
	C  C          D  C    
8.  经典途径和MBL途径中C3转化酶是(  )
    A  Cs              B  C    
	C  C            D  C
9.  旁路途径中C3转化酶是(  )
	A  CS              B  C    
	 C  C            D  C  
10.  经典途径和MBL途径中C5转化酶是(  )
     A  Cs              B  C     
	C  C          D  C
11.  旁路途径中C5转化酶是(  )
     A  Cs              B  C    
	C  C          D  C
12.  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是(  )
	A  识别阶段          B  活化阶段    
	 C  膜攻击阶段        D  反应阶段
13.  非C1INH的作用是(  )
	A  与C1rC1s结合,使其失去酶解能力  
	B  将与IC结合的C1解聚     
	C  缩短C1的半衰期                     
	D  抑制C3转化酶形成
14.  抑制C3转化酶形成的物质是(  )
	A  C4BP             B  I因子       
	 C  MCP              D  以上都是
15.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存在的C3肾炎因子能结合(  )
     A  C3                  B  C   
	  C  C              D  C
16.  抑制MAC形成的调节蛋白是(  )
	A  H因子               B  I因子    
	C  MIRL                D  MCP
17.  关于C3b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重要的调理素              
	B  是清除IC的主要参与者   
	C  与B细胞表面CR1结合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D  与NK细胞结合后降低ADCC作用
18.  有效趋化中性粒细胞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
	  A  C2a                   B  C4a    
	 C  C5a                   D  C3a 
19.  非趋化因子的是(  )
	 A  C2a                 B  C  
	C  C5a                 D  C3a 	
20.  参与免疫黏附作用的是(  )
	A  C2a                  B  C3b    
	C  C5b                  D  C3a 
二、名词解释
complement 
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
	3. Classical  pathway
	4. MBL  pathway
	5. Alternative  pathway
	6. C1INH
	7. C3  convertase
	8. C5  convertase
	9. immune  alhension
三、问答题
	1.比较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点
	2.试述补体激活的调节机制及意义
	3.试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4.简述免疫调理作用。
	5.简述C3b功能。
细胞因子
    一 最佳选择题题
非T细胞分泌的CK有(  )
	A  IL-1               B  IL-2     
	C  IL-4               D  IFN-r
能刺激肝细胞分泌急性期蛋白的细胞因子是(  )
	A  IL-1               B  IL-2  
	C  IL-4               D  IL-5      
在天然免疫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
	A  IL-1               B  IL-10     
	C  IL-12              D  IL-5    
刺激骨髓红细胞前体使之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
	A  TPO              B  G-CSF   
	C  M-CSF           D  EPO     
不产生TNF-α的细胞是(  )  
	A  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        
	B  活化的T细胞       
	C  活化的B细胞        
	D  活化的NK细胞                
刺激B细胞产生IgA的细胞因子是(  )
	A  GM-CSF            B  IL-4    
	C  INF-r              D  IL-5     
广泛应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细胞因子是(  )
	A  IL-1              B  IL-2    
	C  TNF-α           D  IFN-α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IL-2主要由活化的TH细胞产生     
	B  高亲和力的IL-2受体是异二聚体
	C  IL-2能维持T细胞在体外持续生长  
	D  IL-2能促进T细胞对TI-Ag的免疫应答
	9. 流行性乙型脑炎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给易感者注射(   )
	A  丙种球蛋白      B  白介素    
	C  干扰素          D  乙脑疫苗
10.产生IL-2的主要细胞是(  )
	A  内皮细胞       B  B细胞  
	C  T细胞         D  Mφ
11.非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是(  )
	A  均为高分子量的多肽或糖蛋白
	B  大多是细胞受抗原或丝裂原等刺激活化后产生
	C  具有高效性、多效性和网络性
	D  需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12.对Th2细胞分化有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
	A  IL-2         B  IL-4        
	C  IFN-r        D  TNF 
二、名词解释
cytokine, CK
monokine, MK
lymphokine, LK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interleukin, IL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chemokine
多亚单位受体
CKR共用亚单位
	 Cytokine induced killers, CIK
三、问答题
	1.简述CK的共同特性。
	2.试述CK的生物学活性。
	3.举例说明CK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的作用。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一  最佳选择题
1.所有T细胞均表达CD的是(  )
	A  CD3             B  CD4  
	   C  CD8             D  CD152      
2.非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的分子是(  )
	A  TCR             B  CD3    
	 C  CD4             D  CD8
3.和HLA-I类分子α3结合的分子是(  )
	A  CD3            B  CD4    
	  C  CD8            D  CD2    
4.和HLA-II类分子β2结合的分子是(  )
	A  CD3            B  CD4      
	C  CD8            D  CD2
5.与E花环形成有关的CD分子是(  )
	A  CD3            B  CD4     
	 C  CD8            D  CD2
	6.与T细胞表面CD80/CD86结合,构成T细胞活化协同刺激信号的CD分子是(  )
	A  CD80/CD86      B  CD79α/CD79β 
    C  CD28           D  CD58            
7.仅表达在活化T细胞上的CD分子是(  )
	A  CD152          B  CD3      
	 C  CD4            D  CD28   
	8.能与B细胞表面CD40结合,构成B细胞活化协同刺激信号的CD分子是(  )
	A  CD80/CD86       B  CD79α/CD79β     
	C  CD154           D  CD19-CD21-CD81-leu13                   
9.B细胞特征性标记是(  )
	A  CD58            B  CD79α/CD79β     
	  C  CD80/CD86       D  CD19-CD21-CD81-leu13             
10. 能与CD28结合为T细胞活化提供重要协同刺激信号的是(  )
	A  CD79α/CD79β       B  CD19   
    C  CD80/CD86           D  CD40
11.可介导ADCC清除免疫复合物的分子是(  )
	A  FcrRIII             B  FcrRII       
	C  FcrRI              D  FcαR           
12.参与调节IgE合成的CD分子是(  )
	A  CD16               B  CD32      
	C  CD64               D  CD23 
13.不属于黏附分子功能的是(  )
	A  作为免疫细胞识别中的辅助受体,提供协同活化信号
	B  参与淋巴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C  在炎症过程中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
	D  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14.B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是(  )
	A  CD152              B  CD64
	   C  CD32               D  CD28
15.可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分子是(  )
	A  FcrRIII            B  FcrRII     
	   C  FcεRI             D  FcαR   
二、名词解释
	1.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白细胞分化抗原
	2.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
	3.CTLA-4
	4.CD40L
	5.CD80/CD86
	6.CD40
	7.CD23
	8.Cell adhesion molecules, CAM
	9.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IgSF
	10.Cadherin
三、问答题
1.试述与T细胞识别活化有关的CD分子及功能。
2.试述与B细胞识别活化有关的CD分子及功能。
3.试述FcR的分类和功能。
4.试述黏附分子的分类和功能。

7. 免疫学题目解答

浙江省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二)试题
课程代码:016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免疫应答的识别阶段中主要参与识别、摄取、降解、递呈抗原信息的细胞是(      )
A.B细胞 	B.T细胞 
C.NK细胞	D.巨噬细胞
2.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      )
A.前带	B.后带
C.等价带	D.带现象
3.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      )
A.特异性	B.比例性
C.可逆性	D.亲和性
4.制备O抗原对细菌的处理方法是(      )
A.100℃加温2~2.5h	B.0.5%甲醛
C.75%乙醇	D.1%氯化钙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佐剂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B.颗粒性抗原多使用佐剂作皮内注射
C.超速离心法仅用于分离小分子抗原
D.采用盐析法分离纯化蛋白质可影响其活性
6.基因工程抗体对杂交瘤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关键在于(      )
A.纯度高	B.产量多
C.容易获得	D.非异源性
7.下列哪项不是双特异性抗体分子的应用?(      )
A.免疫学诊断	B.肿瘤放射显像
C.介导药物杀伤	D.介导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浊度试验是抗血清效价滴定的常规方法
B.絮状沉淀试验是抗血清效价滴定的常规方法
C.单向扩散试验是抗血清效价滴定的常规方法
D.双向扩散试验是抗血清效价滴定的常规方法
9.单向免疫扩散试验中,小分子抗原和较短时间扩散(24h)的结果处理宜用(      )
A.Mancini曲线	B.Fahey曲线
C.海德堡曲线	D.直线
10.下列抗原抗体反应中不属于沉淀反应的是(      )
A.单向免疫扩散试验	B.免疫电泳
C.肥达反应	D.免疫比浊
11.直接Coombs试验检测何类抗体?(      )
A.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G	B.游离的IgG
C.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M	D.游离的IgM
12.关于正向间接凝集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抗原致敏载体	B.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体
C.出现凝集为阴性	D.敏感性高
13.CH50试验是以什么作为判断终点?(      )
A.25%溶血	B.50%溶血
C.75%溶血	D.100%溶血
14.机体补体水平下降常见于(      )
A.急性炎症	B.组织损伤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某些恶性肿瘤
15.关于酶免疫技术的特点,正确的是(      )
A.酶标记物催化抗原反应,使其结果放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B.酶活性易受理化因素的影响,酶标记物稳定性差
C.选择高质量的标记用酶是建立酶免疫技术最重要的前提
D.底物以酶催化后的成色,使酶标记免疫反应结果得以放大
16.检测抗原抗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
A.凝集试验	B.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C.ELISA	D.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
17.PEG广泛应用于RIA实验作沉淀剂的原因是(      )
A.非特异结合率低	B.其沉淀效果不受温度的影响
C.能非特异地沉淀大分子蛋白质	D.能特异地沉淀小分子抗原
18.下列哪种方法制备的胶体金是红色的?(      )
A.白磷	B.维生素C
C.枸橼酸三钠	D.硼酸钠
19.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系统中常用的酶是(      )
A.辣根过氧化物酶	B.β-半乳糖苷酶
C.碱性磷酸酶	D.A和C均是
20.淋巴细胞分离方法中的玻璃器皿粘附分离法是利用单核细胞的如下特点(      )
A.贴壁生长特点	B.体积不同特点
C.形态不同特点	D.比重不同特点
21.评价B细胞功能的试验是(      )
A.淋巴细胞的细胞毒试验	B.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试验
C.迟发型皮肤过敏试验	D.CD3检测
22.抗病毒活性测定常用于(      )
A.IFN	B.IL
C.TNF	D.SCF
23.评估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程度,常测定(      )
A.尿IgG	B.尿IgM
C.血IgG	D.选择性蛋白尿指数
24.I型超敏反应患者常表现(      )
A.血清IgG含量增高	B.血清IgG含量降低
C.血清IgM含量增高	D.血清IgE含量增高
25.室间质量评价(      )
A.是对实验室操作和实验方法的即时性评价
B.可以帮助实验室对自己的实验操作进行纠正
C.室间质量评价为室内质量评价的补充,属于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措施
D.可以提高实验室常规工作中批内、批间样本检验的一致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是经典途径、______和MBL途径。
2.弱酸性的离子交换剂随着______的增大,电荷基团解离增加,交换容量加大。
3.抗血清的鉴定内容包括效价、______、亲和力和纯度等。
4.补体滴定时,以发生______的最少补体用量为1个实用单位。
5.ELISA中最常用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和______。
6.放射免疫技术主要包括放射免疫分析(RIA)、______和固相放射免疫分析(SPRIA)三种类型。
7.细胞因子检测最方便和可靠的方法是______检测法。
8.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的免疫学检验常用方法是人体斑贴试验,实际是对化妆品所致的皮肤______型超敏反应的检验。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抗原(Ag)
2.多克隆抗体
3.凝集反应
4.荧光猝灭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2.简述免疫浊度测定的基本原理。
3.简述凝集反应的实际应用。
4.对照RIA,分析IRMA的优缺点。
5.ELISA用于细胞因子测定的优缺点有哪些?

免疫学题目解答

8. 以细菌为例,利用已学过免疫学知识论述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机制

一、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1.抗体对细菌繁殖的抑制作用:抗体与细菌结合,可以出现凝集和鞭毛制动现象,但一般而言,对细菌的活力只有微弱的影响,甚至没有影响。如果抗体的结合能抑制细菌的重要酶系统或代谢途径,则可能抑制细菌的生长。

  2.抗体对细菌吸附作用的抑制:病原菌吸附到粘膜上皮细胞是造成感染的先决条件。粘膜表面的抗体,在防止病原菌对粘膜的侵犯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在粘膜表面起这种作用的抗体主要是SlgA,它是局部免疫的主要因素。SlgA抗细菌感染可有以下几种方式:在补体和溶菌酶的参与下溶解某些细菌;在肠道局部增强吞噬作用;防止细菌对粘膜上皮细胞的吸附。例如SlgA能阻止链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霍乱弧菌、淋球菌、百日咳杆菌等对粘膜表面的吸附。至于SlgA阻断细菌与细胞吸附的精确机理尚不清楚。很可能是阻碍了细菌表面起吸附作用的特定部位与宿主细胞相应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抗体和补体对细菌的溶解作用:在许多感染中,机体能产生相应抗体(lgG、lgM、lgA),当细菌表面抗原和lgG、lgM结合的免疫复合物一旦通过经典途径使补体活化或由分泌型 lgA或聚合的血清lgA通过替代途径活化补体,即可引起细胞膜的损伤,最终发生溶菌。
   4.抗体和补体对吞噬作用的调理:抗体和补体单独能适当的靶细胞起调理吞噬作用,若两者联合作用效应更加强大。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表面具有lgg 的Fc受体。当 lgG 通过其特异性抗原结合部位(Fab)与细菌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其Fc段可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Fc受体结合,即可在细菌与吞噬细胞间形成抗体“桥梁”,这不仅能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而且有助于强化细胞内的杀菌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还有C3b 受体。因此,细菌与所有能结合补体的抗体(lgg 、lgM )形成的复合物,均可激活补体形成活化产物C3B,从而发挥调理吞噬作用。尤以lgM 的作用更强,此作用在感染的早期特别重要,因为此时lgM抗体占优势。
  二、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凡侵入人体后大部分时间停留在宿主细胞内并繁殖的病原菌称胞内寄生菌。例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布氏杆菌等均属此类。由于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内,所以体液免疫对这类细菌感染的作用受到限制,对胞内感染的防御功能主要靠细胞免疫。例如机体初次感染结核杆菌,由于细胞免疫尚未建立,吞噬细胞虽可将它们吞噬,但不能有效地消化杀灭,因此病原菌容易随吞噬细胞在体内扩散,蔓延,而造成全身感染。但在传染过程中,机体在病原菌的刺激下逐渐形成细胞免疫,通过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各种淋巴因子,激活吞噬细胞,可大增强其吞噬消化能力,抑制病原菌在吞噬细胞内生存,从而获得防御同种病种原菌再感染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