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2024-05-06 23:00

1. 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一、管理制度是根本
日本二战后学习美国的生产管理方式,但是做了自己的创新。
1、品质管理方面:
把美国的精英主义品质管理改造成了大众主义质量管理,也就是从SQC(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变成了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强调了全员参加。推广了ZD运动,也就是零缺陷运动。归功于美国的Deming和石川馨。然后著名的大野耐一创立了丰田生产模式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也就是精益生产方式,要点就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规划减少时间人力和材料浪费,对产品品质实施彻底的管理。
在制造中,做到无余量采购和加工,消除了二次加工,大大缩短了装配时间。(这当然增加了犯错成本,后面会解释)精密控制,比如安全系数(=1时产品正好能承受计算的应力,寿命等其他属性),通常会定的比较小,大大节约了材料成本等等;对担当的细致划分,各环节的责任划分到个人和小组,造成了明确的任责制度。以及严谨的态度(只有德国人能与之媲美),完善的法律条款。
2、组织创新方面:
形成了主力银行和交叉持股的金融体制,银行与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与英美的stock-holder不同,日本是stake-holder,这样给日本企业创造出极端稳定的环境,只要一心一意拓展市场份额,推出新产品就好了,不需要为了投资收益率进行裁员。企业与企业之间也注重长期交易,日语中有个词语叫“下请け”,就是大工厂把生产制造转包给小工厂,这种转包关系十分稳固。
企业内部也注重bottom-up,就是注重“现场”工人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发挥他们个人的能力,注重培养现场工人的技术水平。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对比美国的福特生产模式可以发现,福特主要是靠高度的标准化,是对物的管理,但是日本的制造业更多的是靠对人的管理实现的。
3、日本制造业的关键还是靠上述列举的制度的变革,是这些制度塑造了战后的日本社会风气,即“在一个稳定的生产条件下兢兢业业生产优良品质的产品”,然后是这种风气塑造了日本人的严谨刻板的品格,是这些人在企业、或制造业第一线,改变并塑造了日本制造业的性格。 这些制度建设是发生在二战后的,虽然新鲜了点,也算是“历史渊源”吧。
4、这并不是因为日本人天生就很勤勉,就有某种认真的民族性格。相反在很多明治时期的在日外国人的记叙中,说日本人懒散,无纪律的记录大量存在。民族性格是个捉摸不定的东西,但是可以被制度所改变。 如果一个制度是尊重每个人,追求社会稳定,并提倡在生产上一丝不苟,就很少有人会去偷工减料,会做出昙花一现用了就扔,且粗陋难用的产品。
相反如果一个制度推崇弱肉强食,追求不择手段地发财赚钱,就会有人无视社会基本道德,不断刷新下限。一言蔽之,不是我们的制造业行不行的问题,而是要不要好的制度的问题。

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2.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的原因

日本战后迅速发展是有很多原因的!各种原因加在一起就成了现在经济第二的日语。为了方便理解、就拿中国比较一下。

扶持:美国的扶持、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战后日本虽然崩溃,但美国借了很多钱给日本,也在很多领域上扶持了日本。

时机:二战结束后马上就发生了朝鲜战争。于是日本开始贩卖军火。要知道贩卖军火是世界上最赚钱的交易了。这样日本就有崛起的资金。加上美国的帮助…… 
再来看看中国。二战结束后继续搞内战、还参加了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结束后还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光是文化大革命就让中国的发展停了10年左右。

素质:日本是个很重视教育的国家、即使在战争中、也实行着高等教育。就算战败、日本人也有很高的文化水平,甚至超过了很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属于单一民族。因此比较团结、也很勤奋。
看下中国、战后的中国人,文化水平很低、而且还是大部分。估计那时大部分的老百姓除了种地、根本不知道该嘎哈。就算美国扶持、借了一大笔钱、短时间内也很难发展起来。所以那时候中国第一重视的就是教育。即使现在也是一样。人之所以成为地球的霸主、不就是因为知识的力量吗…

地理:小日本小日本、跟中国比较日本的国土非常小。但它也有它的好处。因为小所以发展起来容易。相对中国而言、就是因为太大、所以要一下子发展起来也比较困难。加上日本是岛国、进口出口的海外贸易也很方便。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发达城市、都是靠近大海的。

日本的经济发展那么快、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算是一种奇迹了。如果这么好的条件放在中国、估计可以和美国互相抗衡了。

3. 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是什么,而后又是怎么走向停滞的?

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日本实行经济民主化三大改革: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及禁止独占,劳动民主化。工业生产上实施倾斜生产方式:在资金原料能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重点发展煤炭,生产的煤炭重点供应钢铁业,增产的钢铁反馈煤炭业,以此为杠杆,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停滞的原因:
日本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暴露了日本经济的脆弱,过度依赖资源和能源。以水俣病为代表的四大公害病逼迫日本人反思经济发展方式的得与失。庞大的顺差引来了无数的贸易摩擦和指责。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西德等五个工业发达国家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于纽约的广场饭店秘密会晤后签署的协议。目的在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马克等主要货币有秩序性的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从而导致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国内的股市、房地产价格大幅增长,加速上扬,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最高点38915.87日元,此后开始下跌。1990年10月1日(黑色星期一),股价跌破2万日元,市值蒸发270万亿日元,黑色星期一敲响了日本泡沫经济的丧钟,走向崩溃。

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是什么,而后又是怎么走向停滞的?

4. 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战后日本经济崛起让人感到惊讶,那么,,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我告诉大家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吧!
          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一)美国实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
         1.对日政策的全面调整。美国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重新调整了对日政策,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美国积极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力主缓和战争赔偿,允许日本保留赖以恢复生产特别是军工生产的资设备基础。为了使日本尽快摆脱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美国于1948年12月,提出了“稳定经济九原则”,1949年2月还派底特银行董事长道奇到日本担任占领军当局的最高财政顾问,对日本经济进行整顿,制定了“道奇计划”,把“稳定经济的九原则”加以具体化。道奇的紧缩财政  措施  实行后,通货膨胀被抑制住了,日本经济也稳定下来,开始向自由经济过渡。
         2. 侵朝战争的“特需”订货。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带来了国内的“消费景气”。
         3. 旧金山体制的构筑和建立。1951年9月8日,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宣告了美国对日本公开占领结束,开始了美国对日本半占领状态的“旧金山体制”时期。政治上,由于美军的“保护”使战后日本获得较为安定的国际环境和较为稳定的国内政局;经济上,日本摆脱了战时沉重的军费负担。这样得以把资源、劳动力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和平经济的发展。
         (二)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加入国际竞争体系
         在美国的大力的扶持下,日本经济很快完成了战后经济恢复,为了使经济进入战后发展的快车道,日本政府适时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看准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内资源贫乏的实际,选择了以“重、化学工作”为中心的加工贸易型的面向国际的发展战略。并相应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重组国内企业,保护大型企业,鼓励发展托拉斯企业。为了立足国际市场,日本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扶持与干预经济的政策,日本汽车工业的崛起。
         
         (三)根据本国实际,适时调整政策
         1.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把科学技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峰,开创了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新纪元。20世纪50~70年代是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时期,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普及运用的关键时期,更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日本赶上了机遇,更抓住了机遇,在确立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制定了“科技立国长远发展战略”,注意吸取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选择以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合成材料技术的开发,为振兴日本工业的突破口,引进国际尖端技术,进行消化后使之转化为生产力。
         2.制定“高度经济成长”政策。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日本进入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池田内阁制定了“高度经济成长”政策,即《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预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
         为了“高度成长”,政府给国家财政进行巨额投资和金额贷款,采取对公司企业减税及其他财政措施,以增加资本积累,增加出口贸易。为了“高底成长”,工业生产在大规模设备投资下,以技术革新为中心,进一步以世界第一的超高速度继续增长。
         3.推行贸易外汇的自由化计划。为了扩大出口,增收外汇,加速经济发展,1960年6月,日本政府制订了《贸易、外汇自由化计划大纲》,同时恢复日元对美元的交换性能。池田内阁执政后,1961年7月,进一步制定了《促进自由化计划》。1962年内,包括石油、煤炭在内,日本实现了产品88%的自由化。1964年6月,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8月,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所规定的国家。接着又加入了当时以开发“后进国”为名的欧洲合作组织(OEEC)这些标志着日本“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系列计划的实施,使日本的对外贸易呈迅速上升势头。

5. 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1、日本制定了适合国情的发展战略。由于日本是东亚的岛国,四面环海,所以在二战后,日本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以加工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抓住了和平安定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的优势,利用战后原材料价格低的有利条件,确立了“以加工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极大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把由产业扶持政策、产业调整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保护政策和产业组织的产业政策与有关的经济计划结合,保进企业的振兴。
2、美国开始帮日本恢复经济。战后初期,日本的对外贸易主要是日美贸易,日本是美国商品的重要市场。为使日本进口美国货物,美国建立了多种周转基金。
3、重视对国民科学技术的教育。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军的监督下,日本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这次教育改革至今历时了约六十年的时间,是继明治维新时期第一次教育改革后的又一次全面的、彻底的教育改革。
4、良好的国民素质,日本国民对国家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他们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去,成为了推动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5、政府积极鼓励民间和国有企业购买国外的专利技术,尽可能的垄断各个产业。日本从中收取了许多其他厂家的专利费,所以很多产业都被日本所垄断,钱都源源不断地滚到他们的腰包里。

扩展资料: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不得不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标志着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完全失败。这次失败,使日本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日本青壮年劳动力和科研技术人员损失惨重,工厂学校大量被毁,经济陷入低谷。
再加上日本国土面颊狭小(不足40万平方公里),多种资源贫乏,使日本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众多日本国民对国家的复兴不抱希望。

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6. 日本经济腾飞的深层次分析?

怎么看日本经济腾飞       战后,日本经济在一片废墟上迅速崛起,日本不但从根本上摆脱了因战争带来的贫穷和饥饿的困境,而且创造了一个经济学家都未曾预料的经济繁荣。 1966年—— 1968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超过了法国、英国和德国 (西德 ),明治维新 100周年 (1968年 )之际终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所以能这么迅速崛起,原因当然很多,但无可置疑的是:教育在日本的从新崛起并迅速成为仅次于美国世界经济大国这一历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教育这个因素中,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又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后日本实行重视“注重山脚比重视山顶更重要”的教育方针,注意面向本国的需要、生产实践的需要,培养大批能够扎根于国内、扎根于生产实践的工业化人才。事实证明,在科技成果迅速传播于世界的时代,各国经济竞争的中心在于能否迅速有效地将科技成果结合于、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因而,占劳动力一半以上的、从事生产过程的那部分人力是否受到良好的教育与训练,就成为决定经济竞争力胜负的关键。显然,日本经济迅速增长是与其“注重山脚”的教育方针分不开的。  著名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计划中影响最大的计划。该计划的第三章即为“提高人的能力和振兴科学技术”,其中包括 3个重点:经济发展与提高人的能力;振兴科学技术;确立职业训练制度。这 3个重点无不与教育有着密切联系;而以“产学合作”形式培养高级技术人员和进行应用性科学研究,是这一时期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较大影响。具体做法为:产业界对大学提供财政资助,大学则接受委托研究项目、人员的派遣与交流,举办开放讲座和现场作业。企业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学生毕业回企业工作;企业从职工中选派职员到学校 (主要是大学 )进修,完成学业后返回工作单位;企业委托大学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科技项目获共同开发应用课程,企业提供科研设备、经费等。日本在职业教育方面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至少有这么几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在办学主体上,由政府主导到市场导向、政府辅助。二战后,日本百废待兴,教育上也面临着重新建章立制以及民主化的改革。1947年3月日本颁布了《基本教育法》、《学校教育法》,确定了“六、三、三、四”的新教育体制。采用了政府干预(行政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突出地表现为“倾斜性的生产方式”。确定以煤炭和钢铁两个能源与原材料的基础产业部门为优先发展产业,逐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采用的是一种“硬性”和直接的手段来突出政府的作用。职教模式的发展往往与经济体制相一致。70年代,《产业通商政策》指出,“要防止政府的过度政策和产业保护政策——最大限度地把资源分配职能交给市场” 1978年的《职业训练法》修正案确认企业主为其雇员提供职业训练方面承担主要责任,公共当局的主要任务是对雇主所开展的职业训练活动进行鼓励和帮助。因而,从70年代起,日本职教中,企业和市场逐步发挥了“主角”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具有以下特征的职教模式:办学动机来自企业,办学主体也为企业,国家发挥的作用小,实施自由的市场监督方式,培养的职业人才具有高专门化、高针对性的适用性。这种模式下,职业教育紧贴产业和企业的需求,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日本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发达。  其次,在办学目标方面,建立了关注人、发展人的终身教育模式。日本经济的高速成长、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国内高消费,刺激了多种行业的发展职业人才的需求大增。普通科与职业科的招生数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原来的6:4,转变为5:5。90年代以来,面对“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入教育机构.更新其知识、能力”的新要求,日本的职教目标转向后期职业教育(即从学校走向社会后的教育)上来,它主要有四种形式.即企业主办的职业教育、企业外机关主办的职业教育、通信教育、自发的学习会、研究会等。这四类职业教育构成了终身职业教育的基本体系。强调教育改革要适应人在工业时代的需求。教育应该向终身教育方向转变。建立终身教育。它意味着文化、教育和社会的整合。成人职业教育也需要加强.非正规教育学校和大学都逐渐敞开大门为社会提供各种职业教育改变了那种单一学历教育的办学形式。日本的职业培训(包括企业内职业培训和公共职业培训),正积极地向终生职业培训、终生职业设计指导、终生职业能力开发的新体系过渡。 最后,与此相适应,是办学层次由低向高、由单一向多元的转变。日本各类高中都与大学有密切的联系,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入学渠道。高中普通学科学生毕业后可升入大学(他们大部分升人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一专门学校、高等学校专攻科或专门学校,也可到企业工作;高中综合学制学生毕业后可升人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专门学校,也可以到企业工作;高中一专门学科学生毕业后可升入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专门学校,也有部分学生到企业工作。一般而言,60%以上的专门学科的学生都选择了继续深造。即便如此,仍在层次、结构、类型上不断地调整。如,在高专方面,则一边积极改编学科,把航海学科改为商船,金属学科改为材料工学等,一边积极增设电子情报等新兴学科,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各级教育中的职业指导仍处在萌芽阶段,与日本相比,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技术层面都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我们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学习他们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提高职业指导水平,扩大职业生涯教育范围,树立职业生涯教育意识,扩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手段和渠道。

7. 日本经济衰落的原因

日本经济衰落的原因是企业游戏规则转变了,擅长管理、精于工艺的日本人无法适应战略时代的新规制。一位美国战略专家在评价日本企业时曾表示,除索尼等少数企业外,绝大多数日本企业没有战略观念。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全球产业链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随着80年代的快速发展,日本企业的经营成本急剧上升,只好将成熟和附加值急剧下降的产业转移到低成本地区。事实上,曾经是日本最具竞争力的家电制造业,现在基本上已经移居第三世界国家。日本消费者在本土买的索尼、东芝、三菱牌彩电和冰箱都是外国制造回归日本销售。传统和成熟的产业被转让,但没有实现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升级,也没有解决下一步做什么的问题。因此,日本经济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直接的结果是,日本失业率持续走高,社会民生问题成为经济复苏的障碍。还是激活经济的战略原因。日本政府在战略上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做哪个;或者不如说是在做正在做的事,根本是无用功,战略上不是正确的解决办法。日本的技术实力的确强大,但在任何领域都难以达到顶峰,几乎处于第二集团。与大部分利润掌握的第一集团存在很大差距,而这种差距仍在扩大。虽然日本的产品定位于高端,但实际上处于中端位置。它高不可能低,绝大多数利润都被顶端的第一集团带走了。而落后的第三集团逐渐崛起,挤压着日本利润空间不多的典型企业,如韩国的三星、台湾的台积电、大陆的华为等。众多企业的崛起,让日本各大企业举步维艰,盈利必然下降。日本不可能完成向更高端产业的转型,经济也难以改善。欧洲的工业背景和美国的技术实力,在日本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日本的经济能够保持自然的增长,就像60和70年代的跨越式增长一样。

日本经济衰落的原因

8. 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

日本经济衰退主要有二层原因:一方面,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日本经济再也没能高速增长,始终在原地踏步不前。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早已在2010年GDP规模超过日本,夺得了世界GDP第二的位置。中国等新兴国家相比,日本经济增长显得比较颓废,给人一种上涨乏力,止步不前的味道。现在很多人觉得奇怪,日本国内经济这二十多年来,始终原地踏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第一,日本国内人口的老龄化与少子化,毕竟人力是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日本现在有3400万老人,其中65岁以上者相对贫困率为18.1%,75岁以上者为25.2%。而庞大的老年团体带来的是社保成本的增加。2016年日本社保支出达到32兆亿日元,占到了国家总预算的33%。也就是说日本每年要拿出三分之一的预算来应付养老问题。而另一边,年轻人口不足,2017年日本平均初婚年龄,男性升至31.1岁,女性达到29.4岁,平均每1000位居民日本只出生8.4个孩子。这样使得日本社会长期的少子化。长此以往,社保缺口会越来越大,参保人员越来越少,显然这对于日本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第二,社会结构固化,年轻人没有向上的空间。日本社会阶级固化是各个领域都有的,不论是政府议员,还是企业高管,都由中老年人把持着,而且还要论资排辈,这意味着年轻人上升空间几乎没有。此外,由于日本经历过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冲击,使得很多年轻人也追求稳定和体制内的工作,本身也不愿意去冒险创新创业,这意味着日本社会通过自我奋斗向上的渠道也被封堵。而社会结构固化导致市场活力的缺失,创新度的衰退,这也间接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由于日本国内缺乏创新,使得消费增长乏力,创造不出多少财富,同时也消耗不掉多少财富。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是人力资本,而不是资产,即便是资产被炒得再高,缺少人力资本创造和消耗财富,经济还会长期处地停滞状态。   
       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第三,产业结构转型不力,早在20世纪60-80年代,日本制造业快速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社会转变,从而完成了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架构。而到了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日本也认识到发展房地产已经不行了,就逐步向高端制造业转型,主要是以提升GDP的质量为目标,而非数量。不过,日本政府这二十多年频繁调换首相内阁,导致日本的对外经济政策摇摆不定,这既影响了外部资金对日本的投资,也使得低端产业无法向外转移的重重困难。此外,日本国内工商业财团常常是互相持股、报团取暖,攻守同盟,而只要一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一些企业抵挡不住就纷纷倒闭,这又带来持股的财团危机四伏,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产业链缺失。   
       很多人喜欢说日本经济出现了衰退二十年,其实也就是GDP长期原地踏步,经济停滞增长,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出现了鲜明对比。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这主要是日本国内老龄化、少子化现象严重、社会结构固化、产业转型不力等原因。这些问题如果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那日本经济增长还将一直停滞下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