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的意见

2024-05-01 10:20

1.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的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和工业集约发展,做大做强我省工业经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的意见

2.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的重要意义

特色工业园区既是一种空间形态,更是一种产业发展特征。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发展经验表明,特色工业园区作为以工业为主体、产业特色明显、专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的专业化产业集群,能够突出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产业主题,高效地吸引人才、市场、资金、技术等要素,推动大量同类产业、关联企业及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能够优化结构、降低成本,促进工业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增强竞争能力,是区域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竞争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力度显著增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工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色工业园区正是通过产业集聚发展,集约利用各类资源,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项目集群式组合、产业链条化延伸、资源循环式利用,使资源效益得到更大发挥。当前,我省正处于加速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尽快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是推动全省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既是国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明确要求,也是我省解决工业经济规模小、关联度低、产业链短、初级产品多等主要问题的有效办法。因此,进一步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是我省实现工业强省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原省经委 《关于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我省特色工业园区发展态势良好,一批聚集特征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特色工业园区初步形成。特色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工业经济的集群发展和规模扩大,进一步增强了我省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实践证明,建设特色工业园区,完全符合我省实际。省政府印发了 《吉林省工业产业跃升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围绕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优势产品,加强配套体系建设,提高产业链协作配套能力,要加强全省特色工业园区整体布局的统筹规划,指导特色工业园区加快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特色工业园区实现大发展、快发展。

3. 吉林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导向

按照清华大学、北京城市规划设计院、吉林大学编制的《吉林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吉林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吉林经济开发区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工业新城为目标,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重点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化工、轻工纺织和品牌食品等主导产业。在产业发展导向上,重点发展具有行业拉动能力的出口加工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替代进口产品的加工业以及服务、金融、物流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吉林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导向

4. 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规划

 在坚持加快“基础”和“形态”开发的同时,加速六个“功能”开发,即产学研功能、孵化功能、产业化功能、开发创新功能、市场经济功能和国际化功能。要根据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的要求,逐步调整工作重点。即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逐步向进一步优化环境、改善服务转变;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形态开发,逐步向功能开发转变;从主要依靠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和技术,逐步向完善创新体系,依靠自主创新转变;从侧重区域优惠政策,逐步向高科技产业政策转变;从注重依靠政府行为,逐步向主要依靠市场行为转变。“不求最大,但求最好”,把吉林高新区建设成政治清明、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文明、人民富裕的科技新城区,使高新区成为践行“三个代表”的示范区。 1、“二次创业”和2002年工作目标。今后5至10年,是国家高新区实现“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十五”期间,即到2005年吉林高新区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是:技工贸总收入达到510亿元,其中封闭区达到300亿元,四年翻一番半;GDP达到150亿元,其中封闭区达到90亿元,四年翻一番半;出口创汇达到2亿美元,四年翻两番;封闭区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13.6%;基本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2002年吉林高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技工贸总收入达到33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封闭区达到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工业总产值达到340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封闭区达到95亿元,比上年增长36%。GDP达到9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封闭区达到38亿元,比上年增长25%。出口创汇达到5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引进资金实际到位20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其中外资到位4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1.9%。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亿元,比上年增长190.7%。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比上年增长18.9%。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城市建设、文化建设和发展速度均走在全市前列。区域形象建设目标:达到ISO14000标准,建成具有现代气息、特色鲜明的新城区。产业发展目标:建设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化基地,基本规模大的基地到“十五”末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50亿元,小的要达到30亿元。同时,加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产业引导扶持力度,使其规模到“十五”期末占经济总量的50%。 吉林高新区实现“二次创业”的预期目标要实现以下“六个新跨越”:一是在管理体制创新上实现新跨越。抓住中国加入WTO的契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市场经济、国际惯例和WTO规则要求,与时俱进,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研究、探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政府职能要进一步实现“五个转变”:从万能的包揽一切的政府,转变成有限作用的政府;从主要是通过管制和审批来对企业进行管卡的政府,转变成主要是通过完善法制规范环境、提供服务的政府;从主要为国有经济服务的政府,转变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服务的政府;从计划经济的政府,转变为基本适应市场经济的政府;从臃肿的政府,转变为精简高效的政府。二是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上实现新跨越。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高新区的整体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能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家迅速成长的基地。孵化基地总建筑面积要保证15万平方米,吸引1500户中小科技企业在其中开展技术创新,五年内孵化培育出2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企业,100户以上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企业。建设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化基地,其中规模大的基地到“十五”末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5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0户,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到800种,高新技术企业技工贸总收入占全口径技工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0%以上。建设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食品和精细化工出口基地,抓好出口创汇工作,参与世界经济循环。抓好企业家基地建设,培养出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家,使高新区成为培养造就能够熟练驾驭市场经济、按照国际惯例经营管理企业的企业家辈出的摇篮。在政府引导、推动、示范的前提下,积极吸引企业、投资商参与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和创新基金等,为科技企业创新和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加快运筹区内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工作,力争5年内3-5户高新技术企业挂牌上市。三是在硬环境建设上实现新跨越。“十五”期间投资5亿元左右,全面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高新区形象建设的任务,达到“七通一平”。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裸露地面全部铺装硬覆盖或植树种草,主要建筑物、道路广场及休闲娱乐区域安装彩灯。实施形象工程,投资1.5亿元建设广场和公园,建设20个左右高层建筑和40个左右花园式工厂。四是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上实现新跨越。要把优势跨国公司、国内具有扩张能力的强势企业、国家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作为招商的主攻对象,引进世界优势跨国公司达到20家,国内具有扩张能力的强势企业40家,国内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项目40个,建设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花园式工厂50个,扩大高新区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发挥龙头作用。同时抓好招才引智工作,吸引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到高新区创新创业。 五是在文化建设上实现新跨越。要逐步建设既不同于传统文化,又不照搬西方文化,而是以现代科技为主线、以适应市场经济为核心,与法律相适应的高新区文化。要逐步创建“六个环境”,即创建以美化、绿化、亮化和净化为主,基础设施完备、具有现代气息、适于人们生产生活的生存环境;创建以博爱和奉献为主,人们之间相互礼让、讲究诚信的道德环境;创建以人们自由和平等为主,政治清明、个性飞扬的民主环境;创建以没有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为主,市场调节、平等竞争的经济环境;创建以公平和公正为主,崇尚法治、依法行政、社会安定的法制环境;创建以包容和宽容为主,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容忍失败的社会环境,使文化建设成为高新区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新亮点、新优势、新动力。六是在人民生活上实现新跨越。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基本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按照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搞好社区和物业管理,为区内人民提供安静、闲逸的空间氛围和安全宽松的社会治安环境。“十五”期间职工收入和农民收入都要翻一番,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基本上消除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