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美军为何没有炸毁鸭绿江大桥?

2024-05-18 15:03

1. 抗美援朝时美军为何没有炸毁鸭绿江大桥?

抗美援朝时美军有炸毁鸭绿江大桥,不过靠近中国的一半从来没有被炸过,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不愿把局部的朝鲜战争扩大为与中国的全面战争。
抗美援朝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扩展资料:
抗美援朝的意义主要是:
第一,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内,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容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
第四,使我国建立了一支较为现代化的海陆空军和其他各兵种的国防军,并取得了对美作战的经验。
第五,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振奋了革命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由于全国人民空前团结,推动了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

抗美援朝时美军为何没有炸毁鸭绿江大桥?

2. 抗美援朝时期,美军为何不敢炸鸭绿江大桥?

鸭绿江大桥于1909年5月开始动工,当时是由日本驻朝总督府铁道局承办建设,1911年10月左右竣工。该桥全长944.2米、宽11米,始为铁路桥。1943年7月,日本为了方便对中国东北和朝鲜的统治,又在离这个桥不到百米处的鸭绿江上游,建成了第二座铁路桥,并将一桥改为了公路桥。 1950年8月初,美军和韩国军队被朝鲜军队压缩在大邱、釜山地区,双方在洛东江两岸形成对峙状态。


为改变被动局面,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总司令麦克阿瑟的指挥下开始发动反攻,10月,战火迅速燃烧到中朝边境。 在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赴朝参战。随后,各种装备、物资都源源不断地通过鸭绿江大桥运往朝鲜前线。 麦克阿瑟认为,鸭绿江大桥是中国军队和物资进入朝鲜的生命线,对“联合国军“危害很大,应马上炸掉。 为轰炸鸭绿江大桥,麦克阿瑟及其所属的空军部队作了精心准备,并集中了90架B-29轰炸机,轰炸的时间定为华盛顿时间11月5日凌晨1点。 飞机起飞前,麦克阿瑟考虑鸭绿江大桥涉及中朝两国,觉得还是应向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请示一下。


杜鲁门担心战争扩大 美参联会认为此事关系重大,不敢做主,随即报告了国务院。国务卿艾奇逊当时正在出席一个会议。他看了报告后,立即向在堪萨斯城参加选举的杜鲁门总统作了汇报。 艾奇逊说,国防部副部长罗维特告诉他,从战术上来看,这是不值得的。助理国务卿腊斯克也说,美国和英国有约在先,未和他们商量,不得采取涉及攻击鸭绿江中方一侧的任何行动,另外,此事还涉及苏联,苏联与北京存在互助同盟关系。 杜鲁门询问国防部长马歇尔的意见,艾奇逊说:“马歇尔认为,除非发现中共军队在安东(丹东)集结,威胁‘联合国军‘安全,否则轰炸是不明智的。“ 艾奇逊还向杜鲁门建议,在尚未获得中共局势的更多事实之前,这次轰炸不应进行。


杜鲁门于是指示说:“你的判断是对的,轰炸暂时不要实施。“ 接着,美国参联会立即向麦克阿瑟下达了放弃轰炸的指示,这时离轰炸机起飞只差1小时20分。参联会还通知麦克阿瑟,在得到进一步的命令前,所有距离中国东北5英里以内的目标,都不能轰炸。 对美高层一再阻止轰炸鸭绿江大桥,麦克阿瑟气得暴跳如雷,大骂华盛顿政客不知前线部队官兵的苦处,眼睁睁地看着一批批中国军队和物资通过鸭绿江大桥运到朝鲜。 11月7日,忍无可忍的麦克阿瑟一面大骂在华盛顿当权者是瞎子,一面继续向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发牢骚。他说:“这种不正常情况对空军和地面部队的士气和战斗效率的影响非常严重。“ 由于杜鲁门政府与麦克阿瑟在轰炸鸭绿江大桥的分歧越来越大,11月9日,美国家安全委员会专门召开会议,征求各方意见。
??

与会的高官们都认为,轰炸鸭绿江大桥和中国东北的空军基地,有可能会让苏联加入战争,一旦苏联介入,战争就可能扩大到东西方的每一个接触点,美国就有失败的危险。 国防部长马歇尔说:“麦克阿瑟总以为将大桥炸断,就可以阻止中共军队进入朝鲜,这种想法太天真。“美国中央情报局长史密斯接着说:“据中情局人员从前线传回的信息,在15至30天之内,鸭绿江就要封冻,而且一冻就是数月,没有桥梁,中共军队和物资照样可以在江面上通行。“ 鸭绿江大桥被炸断 但麦克阿瑟不死心,不断向华盛顿发电报游说。参联会架不住他的“纠缠“,开始仔细分析朝鲜战场局势,并请求杜鲁门同意轰炸大桥,但仍不准轰炸鸭绿江对岸的丹东和中国东北的空军基地。


杜鲁门考虑再三同意了。 得到命令的麦克阿瑟兴奋异常。从11月中旬起至12月11日,美军不断派飞机到中朝边境进行疯狂的轰炸,鸭绿江大桥最后被炸断。 鸭绿江大桥被炸,对中国军队的物资供应造成一定困难,但中朝两国克服千难万险,仍将军用物资运到了前线。 朝鲜战争结束后,鸭绿江上的第一桥中方一侧所剩4孔残桥保留至今,人们称其为“断桥“。1993年6月,丹东市对“端桥“作了一些修整后,命名为“鸭绿江断桥“,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旅游景点对游人开放。“断桥“为浅蓝色,意为不忘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
连炸个大桥都纠结成这样,居然有人相信美军大规模轰炸丹东和沈阳。脑子呢?
连大桥都不敢炸!以前可是说炸了丹东呀!
炸与不炸意义不大!美国能想到的,中国没理由想不到!从战略层次考虑,一两座桥起不了决定作用!
当年炸这座鬼子建的桥用那么多炸弹,现如今“百年大计”的路桥……汽车超载就跨了!
主要是怕苏联
怀疑落到丹东的炸弹是不是大胖发射的。美军飞机一直不过边境线
美机轰炸丹东、凤凰城,美机飞到本溪!
要是日本人,"端桥"早没影了。
苏联飞机守着!

3. 抗美援朝初,麦克阿瑟执意炸掉鸭绿江大桥,为何美国始终不敢下令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打响,中国志愿军参战部队和大批军用物资,源源不断的从鸭绿江大桥输送到朝鲜前线。
   此时作为联合国军统帅的麦克阿瑟急了,因为他多次要求炸掉鸭绿江大桥,可是都遭到美国当局拒绝,这让麦克阿瑟气得大骂美国高层:  “你们这些政客都是瞎子,让中国的物资、军队送往前线,看不到前线的苦处。”  
      其实,此时的美国当局在考虑,炸掉鸭绿江大桥等于侵犯中国主权,中国卷入战争,那苏联势必也会参战,他们不想把战争扩大化,毕竟这是个局部战争,如果扩大有可能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鸭绿江大桥是一座界桥,涉及到中朝两个国家领土主权,单纯就中朝两国军事力量而言,美国自然是不惧怕的,以当时的美国实力,美军指挥官们非常自信,面对中朝两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轻而易举的就可以打败。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就曾经就叫嚣过:  “如果共产主义的中国敢来参战,就把共产主义中国打回石器时代!”  
   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美方是多么的嚣张跋扈,但另一方面看出美国是有底气的,美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
   在麦克阿瑟的眼中,他认为只要把鸭绿江大桥炸毁,就可以阻挡住中国对朝鲜的支援,即使中国还会支援朝鲜,那也是微小的,美国还可以用飞机轰炸我军后方补给线,更好的扫清我军补给。
   二战以后,在朝鲜战场上美国有绝对的制空权,飞机就像苍蝇一样自由地飞翔在朝鲜半岛上空,久而久之,在强大的美机轰炸之下,我军将彻底崩溃,但这也只是麦克阿瑟的一厢情愿。
   不过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初,美军没有炸毁鸭绿江大桥。
   在炸毁鸭绿江大桥的问题上,美国高层曾经反复的议论过此事,可见当时美国当局非常重视是否炸毁鸭绿江大桥的。
      鸭绿江大桥建于1909年5月,当时是由日本驻朝总督府铁道局承建,次年10月竣工,这时的桥为铁路桥,宽11米,长944.2米,最初只用于铁路运输工作。
   日本为方便对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统治,在1937年4月到1943年7月,又在此桥上游百米之处另修一座铁路桥,以前的桥改为公路桥,这也就是鸭绿江大桥的由来。
   一座鸭绿江大桥通两个国家,如果炸了,就等于公开挑衅中国主权,当然他不怕中国,可是在国际上来来看,此时朝鲜、中国和苏联都是同属共产主义国家,属于同盟关系,这样一来有苏联的支持,那肯定就棘手了。
   朝鲜战争之初,美国高层就没有计划与中国作战,并且严令过麦克阿瑟:  “你没有对中国和苏联作战的责任与义务!”  
   我们再来看看朝鲜战争。
   首先卷入这场战争的除了朝、韩两国以外,那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了。
   二战期间,朝鲜半岛原属日本殖民地,当日本战败后,美国和苏联作为战胜国,都想驻兵控制朝鲜半岛,经过苏联和美国协定,两国决定以北纬38度为军事分界线,这才出现两个国家。
   朝鲜半岛的北部,由苏联代为管制,成立朝鲜人民共和国,简称朝鲜;南面则是由美国控制,相继成立大韩民国,后称之为韩国。
      在1945年到1950年期间,两国局势非常不稳定,原为同种同源的朝鲜半岛出现两个国家,那么“三八”边境冲突肯定是一直不断,一方面两国都在寻找政治独立的道路,另一方面,北方是工业基地,南方为产粮基地,资源分布极其的不均匀,导致两国互相垂怜、互相惦记。
   五年的时间,“三八线”附近大小战役、武装冲突高达2000多次,也就是说平均一天之内要发生一次以上的纷争与战斗。
   1950年夏初,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得到苏联斯大林同意后,单方越过“三八线”,对韩国实行大规模武装战争,朝鲜战争就此爆发。
   朝鲜战争前夕,中国没得到战争开始的消息,等到战争爆发,毛主席在新闻上才得知,美国亦如此,朝鲜这种做法是典型的“不宣而战”。
   早在朝鲜战争前,金日成曾请求过毛主席,让中方军队一起参战,可是毛主席觉得时机不到,所以拒绝。
   后来毛主席得到斯大林的电告,要求中方沿鸭绿江派兵布防,此议得到毛主席支持,出于自身考虑,中方也得布防军队,以防万一。
   占尽天时的朝鲜一方,军队一路南下,攻其不备,韩国高层顿时慌乱,匆匆炸掉汉江大桥,带领残兵败将退守到汉城驻守。
   朝鲜军队势如破竹,很快攻占汉城,相继在7月20日到7月31日之间,先后攻占韩国大田、木浦、晋州等地,最后把韩军逼迫至釜山一带驻守。
   朝鲜方面觉得这时已经大功告成,朝鲜半岛的统一指日可待,一边打着如意算盘如何摆脱苏联对自己的控制,一边开始攻打釜山解放朝鲜半岛全境,可是,他们却忽略最重要的一点,战线拉的太长,补给供应和驻防已出现问题。
   这样严重损害美国在韩利益,因为这时候是美国在控制韩国,美国并不想失去对韩的控制权,所以绝对不会愿意别国来侵犯。
   美国本就属于好战国,一心想发战争财,此时的朝鲜只能说自己撞到枪口上,太高估自己的力量,认不清方向。
      9月15日,麦克阿瑟亲自督战,执行先前美国制定好的“仁川登陆,后方袭击”的作战计划,美军部队以高傲的姿态登陆仁川,也让朝鲜军队来个措手不及,成功收复仁川一带,同时不断扩大战果。
   此前战败那是对美国极度羞辱,仅用五天,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与之前釜山守军会师,随后攻占韩国首都汉城,光复以前的所有失地,短暂休整过后,又把朝鲜军队赶到“三八”线以北。
   美国当局看到乐观的战局,继续挥师北上,10月初,美军已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上,但中国并没有参战,只是在鸭绿江沿岸驻防25万大军,提防美军会对我国突然攻击和随时支援朝鲜战争做准备。
   战火已经蔓延到中朝边境线,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威胁,并且美军轰炸机对中国丹东地区实行轰炸,周恩来总理对美提出警告:  “如果美军跨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我国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可是美国高层觉得我国是在“外交讹诈”,置之不理。
   10月19日,我国以美国轰炸我国丹东,中国领土受到严重威胁为由,介入战争,抗美援朝正式拉开帷幕。
      其实毛主席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来支援朝鲜,国内一片反对声,只因中国经历太长时间的战争,才建立了新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国家需要休 养生 息。
   伟人的高瞻远瞩令后世佩服,不去抗美援朝的话,等美军占领朝鲜全境,那我国就会有一大批的部队,被吸附于鸭绿江边境线上,那样的话,以后中国何谈稳定发展?唇亡齿寒呐!
   随后,中国大量的军队、物资、军用装备等等,源源不断的通过鸭绿江大桥,运往朝鲜战场前线。
   看到此景,麦克阿瑟认为,鸭绿江大桥是中国入朝作战的生命线,必须给予截断,方可以杜绝后患。
   当然他这样考虑不无道理,作为军事战争,补给线就是生命线,中国古代就有这么一句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打击后方补给线,就等于占据战争的主动,尤其鸭绿江大桥,那就位于中方补给线重要的位置上,炸毁鸭绿江大桥,就会给中国军队制造出很大的麻烦,或许一度出现补给中断,中方就会不战而败。
    在中国叫“不战而屈人之兵”,道理是没错的,麦克阿瑟站在战争的角度看问题,并且积极为炸掉鸭绿江大桥做出精心的准备与策划,甚至集中90架B-29轰炸机,时间定为11月5日凌晨一点(美国华盛顿时间)。 
      麦克阿瑟也不是完全不考虑政治,在飞机起飞前夕,他考虑到涉及中朝两国,还是向美国高层请示此事,因为战争前,没要求他对中国开战。
   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得知后,非常担心,怕战争又上一个高度,再一次被扩大,把中国卷进来,此事非同小可不敢一人做主,随即报告给美国国务院。
   国务卿艾奇逊等高层知道以后提出两点:
    第一、在战术上,这是不值得的。 
    第二、美国和英国有过约定,未商量前,不可涉及攻击鸭绿江的另一侧,因为中、苏有着同盟关系,中国牵扯进来,那苏联随时都可能参战,美国可就会有失败的可能。 
   美国高层提出这两点是对的,一个是在战术上,他们提出如果炸掉桥梁的话,鸭绿江一带再有15到30天就可以封冻,而且一连几个月的封冻期,没有鸭绿江大桥,冰面上完全可以输送大量的物资等等,意义不大,或者说收获甚微,浪费大量的战争资源。
   时任国防部长马歇尔说过:  “麦克阿瑟想法过于天真,总认为没有桥梁,就可以把志愿军阻挡住。”  他的这番话,志愿军以后会证实他说的是对的。
   另一个就是害怕战争扩大,一旦轰炸到中国领土,有可能会让战斗民族苏联加入战争,这是美国不愿看到的,毕竟苏联是继美国后的第二大强国,如果战争蔓延到东西方的每个接触点,就会让美国陷入困境。
      当然了,从国力上看美国要强于苏联,美国的 科技 更为先进,经济实力也会优越于苏联,有许多的小弟帮忙。
   可是苏联也有他的优势,苏联作为共产主义国家,偏向于集权,在军事资源调动上,明显比美国强太多。
   如果苏联与美国同时参战的话,当时苏联、中国人口众多,土地广袤,加之苏联发达的重工业和强大的军事力量,瞬间会让美国陷入战争的旋涡不能自拔,因为苏联的军事一点也不逊色于美国,包括原子弹,两个国家此时都已经拥有。
   二战以后,美、苏进入冷战时期,两个大国都是数一数二的世界强国,都想成为世界第一霸主,如果两个世界强国陷入战争,中国、苏联一定会在一个阵营。
   这样的话别说苏联,一个中国就够美国头疼了,美国陷入战争旋涡之后,要不断的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等,撤出战争就意味着失败,得到国际制裁,剩苏联一家独大,得不偿失。
   当然苏联也是这么想,在今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可以看出,苏联并没派出军队直接参战,只是提供有限的武器装备和空中力量而已,最多再加点军事顾问。
   斯大林也是害怕出现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朝鲜第三次战役后,斯大林明确表态过,彭德怀要求休整部队,虽然很利于我军作战,扩大战果,可是我军最终转入防御战。
   在金日成一再请求下继续追击,为此彭德怀与金日成、苏联军事顾问产生争执,不得已消息带到斯大林那里让他裁决,斯大林为全局考虑,不想再扩大战争规模,甚至他还说过怕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同意彭德怀决定。
      鉴于以上两点,美国高层还是不同意麦克阿瑟炸鸭绿江大桥,就在离飞机起飞1小时20分钟前,美国当局通知他:  在未得到命令之前,所有离中国境内五英里的地方,都不准轰炸,这就表示鸭绿江大桥不准轰炸。  
   麦克阿瑟看到美国上层的命令,气得暴跳如雷,当即就开骂还说:  “华盛顿的政客们不知道前方部队的辛苦。”  无奈的麦克阿瑟也只能听从命令,看着源源不断的战略物资、中国军队等,通过鸭绿江大桥送往朝鲜前线。
   11月7日,麦克阿瑟终于忍无可忍,一边在朝鲜战场盟军指挥所,大骂华盛顿当局是瞎子,一边不甘心继续向美国高层建议炸桥,麦克阿瑟说:  “这样不正常的情况,会对空军和陆军部队的士气与战斗力,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  
   在炸鸭绿江大桥的这件事情上,麦克阿瑟与杜鲁门当局分歧越来越大,为此,美国高层又在11月9日,专门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再一次征求各方意见。
   会议之后,依然没能通过炸鸭绿江大桥的批准,美国当局还是觉得不可以把战争扩大化,一再强调即使炸掉鸭绿江大桥,再过15到30天,江面上冻,中国军队还是可以从江面上通过。
   其实,美国当局对此分析得很正确,即便炸断鸭绿江大桥,也没能阻止中国抗美援朝的决心,后方补给依然照常输送。
      不得不说麦克阿瑟是一名相当执着人,而且还是一个相当出色的说客,没得到炸鸭绿江大桥的批准,他仍不死心,电报接二连三向华盛顿发去游说。
   同时还有个很充分的理由,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美国失败,刚刚失败的消息令美国高层不理解甚至吃惊。
   按照美国当局的想法,对中朝作战可以称为“小菜一碟”,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来说,简直可以称之为碾压式作战,中朝联军应该毫无还手之力。
   在第一次战役失败的问题上,美国当局对麦克阿瑟的建议,重新拿到桌面上,于是很多人则倾斜于麦克阿瑟,认为有必要对鸭绿江大桥实施轰炸,不能让中方顺利为前线输送大量的物资装备。
   美国参议会终于松口,重新分析前线的局势,经过反复商定后,同时上报杜鲁门让其同意炸掉鸭绿江大桥,但是依然不准对中国东北的空军基地与丹东地区实施轰炸。
   杜鲁门此时非常犹豫,再三考虑还是同意了,但是不能全部炸断。
   麦克阿瑟得知炸桥批准后,自然兴奋不已,这可是他期盼已久的作战计划。
      从11月中旬到12月11日,美国轰炸机连续不断的,到鸭绿江沿岸不断的实施轰炸,疯狂程度可见一斑,鸭绿江大桥最终断于美机狂轰乱炸之下。
   这个时间和朝鲜战争的第二次战役(11月7日到12月24日)比较接近,鸭绿江大桥被炸断之初,的确给中方带来不小的麻烦,一时间,大量的战略物资、即将赴朝的志愿军等都在鸭绿江岸边滞留。
   发生在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之战,有个冰雕连的故事,在1950年11月下旬,志愿军战士为完成伏击任务,趴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气温一度低到零下40多度,等到敌军发现他们之时,只见志愿军战士手端着枪,却都没有开火。
   极为胆大的美军走近一看,发现全连的志愿军战士,眼睛目视前方,手里端着枪,保持着战斗状态,却已全部变成冰雕人。
   正值冬季,可是战士们依然穿着单薄,加之没有食物补充,造成志愿军成建制被冻死的悲壮场景,他们的精神会载入 历史 ,可是反思之下,就是后勤补给没跟上所造成,这和鸭绿江大桥被炸有直接的关系。
   另一方的麦克阿瑟得知鸭绿江大桥被炸断以后,异常兴奋,在他来看,中国人民志愿军会就此止步,前方作战部队的补给供应中断,会迫使中国军队撤退或被歼灭,并对外宣称对我军造成决定性的打击。
   可是,麦克阿瑟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中国人民没有那么容易被打倒,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后勤部门迅速组织起队伍,一边抢修鸭绿江大桥,一边在江面上架起浮桥。
   每天美军飞机都在不断的,在我军后勤补给线上狂轰连炸,当鸭绿江大桥被炸后,确实给我军后勤保障工作带来不便,可是没有麦克阿瑟想象的那样,使我军补给出现中断。
   中国人民用智慧和坚强的毅力,保障前方部队的军需供应,鸭绿江面架起的浮桥,在白天敌机轰炸的时候,早已拆卸,晚上再重新搭建,在中朝两国人民团结一心下,中国的战略物资依然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前线。
   美国忽略了中朝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1951年5月19日,中国成立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在洪学智将军的带领之下,后勤机关有了专门的部门,明确职责,更好的发挥后勤配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开辟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1952年5月,美军无奈地说道:  “我们已经尽一切可能来破坏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可是志愿军还是以惊人的毅力,一批一批的把物资运到朝鲜前线。”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鸭绿江上最早的一桥中方一侧剩下4个孔的断桥,得以保存至今。(在保存的断桥来看,也可以得知当时美国当局,并不想让中方卷进战争,不然的话,美机完全可以直接炸整个鸭绿江大桥。)
      1993年6月,丹东市为此桥做了修缮,上面写有“鸭绿江断桥”,现在已经被评为市级文物,鸭绿江断桥作为 旅游 景点,已经为世人开放,牢记那一段值得铭记的 历史 ,“断桥“为浅蓝色,意为不忘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远去我们七十多年,可是在那座断桥上,依然向世人诉说过去的故事,它的存在就是对那段 历史 的见证,对那些英雄的缅怀,向前辈致敬!

抗美援朝初,麦克阿瑟执意炸掉鸭绿江大桥,为何美国始终不敢下令

4. 抗美援朝M军没有炸断鸭绿江大桥吗?

当然有!
鸭绿江断桥位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鸭绿江畔,它是鸭绿江上诸多桥梁中第一座。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
1950年11月8日,美空军首次派出百余架B29轰炸机对该桥狂轰滥炸,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钢梁落入水中。同年11月14日,美军又派出轰炸机34架再次轰炸大桥,朝方三座桥墩被炸塌,至此大桥瘫痪。直至1951年2月,经过狂轰滥炸的大桥最终被炸毁,成为废桥,中方所剩4孔残桥保留至今,被人们称为“鸭绿江断桥”。

作为抗美援朝沧桑历史的见证者,2006年,鸭绿江断桥被列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丹东市区唯一一个国家级保护单位。

5. 为什么朝鲜战争时杜鲁门不准麦克阿瑟轰炸鸭绿江大桥?

杜鲁门不准麦克阿瑟轰炸鸭绿江大桥,这个问题的背后体现的是两人之间的一个重大争端:即要把朝鲜战争打成什么样的规模,是一场扩大规模的国际战争,还是一场局部的有限战争。

朝鲜战争开始后,麦克阿瑟一再向美国参谋专联席会议提出建议。在他看来,战争应该扩大,办法是袭击满洲机场封锁中国海岸。他的建议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重创并大力压制中国发动战争的能力,才能拯救亚洲,否则就是灭顶之灾。第二、中国经济贫困,“特别经不起封锁,也受不了轰炸对国内造成的破坏,只要解除现时对海军的约束,就有绝好的机会来结束战争。第三、进攻中国不会导致苏联参战。苏联在远东的军队部署主要是防御性的,即使苏联有力量参战,也将依据苏联自己对有关力量的估计,而不会考虑其他因素。麦克阿瑟强调,他的方案是达到:
“决定性目的而不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灾难的唯一途径”,“不理解这个事实,发展下去就会最后断送我们的自由”。
在麦克阿瑟看来,如果联合国改变它力图把战争局限在朝鲜境内的容忍决定,而把军事行动扩展到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部基地,那么中国就注定有立即发生军事崩溃的危险。
麦克阿瑟建议的基本含义是向中国发动一场“预防”战争,即彻底摧毁中国的工业,交通运输业,最大限度地削弱中国进行战争的能力,以防止中国向四周“扩张”。根据麦克阿瑟的设想美国政府必须再次改变它的战略设想与战争规模,把朝战变为对华战争,把局部战争扩大为中美大战。

但杜鲁门不同意麦克阿瑟的建议,杜鲁门决心把这次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上,使它成为一次有限战争。在战争初期,杜鲁门曾企图取得军事上的速胜,用武力统一全朝鲜。但到1950年冬,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和美国军事上的失利,其政策又转向把美国的目标限制在恢复战前南朝鲜的边界而进行一场有限战争。这一则是为了避免与中国全面作战而大量耗费美国的人力和资源,二则不想在远东转入大规模军事冲突从而招致苏联对西欧的袭击。他在1951年1月13日给麦克阿瑟的信中说:
“在情况还没有改变以前,我们是担负不起与俄国进行战争的冒险的。通过轰炸中国的办法使俄国现在参加战争对我们是不利的”。
后退一步说,就算现在和俄国进行一场战争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就算轰炸中国是为进攻中国不会导致苏联达到这个目的的最好的挑战办法,杜鲁门等还是担心:
“假使我们轰炸中国而俄国却仍然置于事外,我们不是也会象日本一样陷入一场打不完的消耗战中去吗?”
正如汉逊·鲍得温斯写的:
“我们会被卷入一场大战,它可能继续一个长时期,我们可能只是和真正的对手俄国进行拳击练习,而和第二流对手中国大打出手。”
再者,美国空军也无力在比朝鲜更广阔的地区取得绝对的优势。尽管在朝鲜战争初期,它可以随意进行饱和轰炸,但在广阔得多的亚洲和欧洲地区它就很难成为决定性的力量。前空军部长范登堡说:
“美国空军是没有担任此任务的准备的”。何况“光靠空军轰炸是一种空想,空军基地必须由陆军控制,战争到头来是由那些握有地面的人来决定”。
换句话说,美国不能够逃避地面战争,建立一支巨大的陆军和由美国部队来占领远方的土地,而这在坚持以欧洲为战略重点的杜鲁门看来是不能赞同的。

还有,轰炸鸭绿江大桥,并企图摧毁中国的工业基地,一方面遭其盟国反对,海上封锁可能更严重地侵犯英国、葡萄牙在香港、澳门的利益,使港澳地区进出口贸易锐减,经济凋敝,造成美国与盟国间的不和。同样,世界舆论也将对它不利。如果撇开这些,则还有一方面,杜鲁门无可奈何地说:
“他(麦克阿瑟)炸了中国的城市后,苏联的物资仍将源源而来,如果他要贯彻到底的话,他第二着就得轰炸海参威和横贯西伯利亚的铁道。”
这就必然引起同苏联的大规模冲突,大战将以美国被冠之以侵略者而全面爆发,杜鲁门认为这种时机不成熟。因此在杜鲁门看来维持朝鲜完整的有限目标进行一场有限战争,它能够给中国和北朝鲜军队以这样的打击,迫使中国按照美国的条件结束朝战;同时把冷战的各种手段推行到对华政策的各个方面,不给中国捞半点便宜。
然而,麦克阿瑟完全不理会有限战争的概念和杜鲁门政府全球战略的意图,他相信决定命运的是东方,认为大错特错的政治领导正在剥夺美国解决未来多少世代远东问题的机会。这个关于战争规模的分歧,也为麦克阿瑟的最终下台埋下了伏笔。

为什么朝鲜战争时杜鲁门不准麦克阿瑟轰炸鸭绿江大桥?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