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和摊余成本区别

2024-05-16 14:47

1. 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和摊余成本区别

这两个的概念不同,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而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此时,经过上面的计算所得到的计算结果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总账的账面价值,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你自己再对照下理解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忙!

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和摊余成本区别

2.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为什么要采用摊余成本?

  因为持有至到期初始计量可能是折价或者溢价,说明实际利率不等于票面利率,所以应该还原本质,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所以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摊余成本后续计量。
  1,无论持有至到期投资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要涉及摊余成本,说的就是债券投资,不包括权益投资。不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里的债权投资,虽然用到摊余成本,但后续计量要与公允价值进行比较;
  2,所谓摊余成本,白话点讲,就是摊出多余的利益或损失后的成本,由于购买债券有可能多花钱,也有可能少花钱,也有可能花的钱和面值一样,所以为了准确反映实际利率,而采用摊余成本:
  比如:
  1.面值1000,票面利率55%,5年期,花了1000,那么实际利率也是5%,这时每一期的摊余成本都是一样;
  2.面值1000,票面利率5%,5年期,花了1200,这时多花钱了,那么相对以后能获得的利息而言,本来花1000,可以得到50 * 5 =250元的利息,但现在多花了200,相当于花1200去得到250元的利息,那么与票面5%的利率相比,实际利率就没有那么多了;
  3.如果少花钱,实际利率就多了。
  3,折现就是为了求出将来可以得到的本息(承以上,1000+250=1250元),相对于今天投入的钱(比如多投了200元),计算出实际的利率。

3. 为什么说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就是其账面价值?

这个具体不了了啊……
1、持有至到期投资入账价值是以公允价值入账(除了包含的已宣告未发放的利息、发行债券的直接费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就是按照摊余成本计量。

2、对持有到期投资而言,摊余成本就是等于账面价值!没为什么,记住就是了,准则这么规定的。
3、我这里给一个地址,是百度词条里对摊余成本的解释,我觉得说的挺好的,你看看。http://baike.baidu.com/view/621553.html?wtp=tt
另外真的介意你不要转牛角尖,没啥为什么的,你先记住,然后翻翻注会书或者会计准则08版的解释,通过例题理解下吧。

为什么说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就是其账面价值?

4. 为什么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其账面价值呢?

  准则规定。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就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这样自然账面价值=摊余成本了
如果是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它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账面价值就不能等于摊余成本了,公允价值变动了,账面价值就会变动,但是摊余成本却不变。

5.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是什么?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所有明细账的合计吗?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是什么?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所有明细账的合计吗?

6.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就是它的摊余成本吗?

不是。
第一年的期初摊余成本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金额,也就是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不算在入账金额里,不属于第一年期初摊余成本。)
从第二年开始
期初摊余成本=上期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现金流入
其中,
实际利息=当期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现金流入=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票面利率
如果发生减值损失,也应从摊余成本中扣除。

7.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就是它的摊余成本吗??

不是。
第一年的期初摊余成本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金额,也就是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不算在入账金额里,不属于第一年期初摊余成本。)
从第二年开始
期初摊余成本=上期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现金流入
其中,
实际利息=当期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现金流入=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票面利率
如果发生减值损失,也应从摊余成本中扣除。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就是它的摊余成本吗??

8.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为什么要采用摊余成本?

  因为持有至到期初始计量可能是折价或者溢价,说明实际利率不等于票面利率,所以应该还原本质,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所以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摊余成本后续计量。
  1,无论持有至到期投资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要涉及摊余成本,说的就是债券投资,不包括权益投资。不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里的债权投资,虽然用到摊余成本,但后续计量要与公允价值进行比较;
  2,所谓摊余成本,白话点讲,就是摊出多余的利益或损失后的成本,由于购买债券有可能多花钱,也有可能少花钱,也有可能花的钱和面值一样,所以为了准确反映实际利率,而采用摊余成本:
  比如:
  1.面值1000,票面利率55%,5年期,花了1000,那么实际利率也是5%,这时每一期的摊余成本都是一样;
  2.面值1000,票面利率5%,5年期,花了1200,这时多花钱了,那么相对以后能获得的利息而言,本来花1000,可以得到50
*
5
=250元的利息,但现在多花了200,相当于花1200去得到250元的利息,那么与票面5%的利率相比,实际利率就没有那么多了;
  3.如果少花钱,实际利率就多了。
  3,折现就是为了求出将来可以得到的本息(承以上,1000+250=1250元),相对于今天投入的钱(比如多投了200元),计算出实际的利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