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初始确认金额高于票面价值,则实际利率低于票面利率

2024-05-08 00:16

1. 为什么在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初始确认金额高于票面价值,则实际利率低于票面利率

在债券发行时,有两种情况,折价发行和溢价发行,平价是相等的,就不说了。
什么情况下折价发行:由于市场利率高于票面利率,债券购买者得到的票面利息低于市场利率应得的利息平均水平,以低于面值来发行,这个差额就是给购买者的补偿。也就是折价发行。
反之,则市场实际利率低于票面利率,为了弥补债券发行方的损失,将按高于面值发行。也就是溢价发行。
初始确认金额高于票面价值,即购买价高于面值,差额是发行方的补偿,市场利率肯定低于票面利率。

为什么在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初始确认金额高于票面价值,则实际利率低于票面利率

2. 判断题: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记入投资收益。

正确的。
借:应收利息(票面金额*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或者借)

3.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是什么?

初始确认的金额是初始计量的金额。
企业不能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1)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定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管理层决定将某项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则在该金融资产未到期前,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最初意图”。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应当是明确的。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
(1)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期限不确定;
(2)发生市场利率变化、流动性需要变化、替代投资机会及其投资收益率变化、融资来源和条件变化、外汇风险变化等情况时,将出售该金融资产,但是,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引起的金融资产除外;
(3)该金融资产的发行方可以按照明显低于其摊余成本的金额清偿;
(4)其他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扩展资料: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账务处理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实际利率法指按实际利率计算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费用的方法,摊余成本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金额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和加上或减去累计摊销额以及扣除减值损失后的金额。
1、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借记本科目(成本),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2、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收到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的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收到分期付息、一次还本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支付的利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3、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是什么?

4. 如果持有至到期柚子的初始确认金额小于其面值,则各期确认的投资收益大于当期的应收利息 对吗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万
       应收利息                                        50万
       贷:银行存款                                           1015.35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4.65万
2007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50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921万
       贷:投资收益                                      57.921万元

比如这个例子,是折价发行,初始确认金额小于票面,投资收益大于应收利息,利息调整在借方,会增加摊余成本,逐渐使之接近票面价值。
所以投资收益大于应收利息。
反之亦然。

5.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是什么?

初始确认的金额是初始计量的金额。
企业不能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1)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定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管理层决定将某项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则在该金融资产未到期前,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最初意图”。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应当是明确的。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
(1)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期限不确定;
(2)发生市场利率变化、流动性需要变化、替代投资机会及其投资收益率变化、融资来源和条件变化、外汇风险变化等情况时,将出售该金融资产,但是,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引起的金融资产除外;
(3)该金融资产的发行方可以按照明显低于其摊余成本的金额清偿;
(4)其他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扩展资料: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账务处理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实际利率法指按实际利率计算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费用的方法,摊余成本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金额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和加上或减去累计摊销额以及扣除减值损失后的金额。
1、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借记本科目(成本),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2、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收到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的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收到分期付息、一次还本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支付的利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3、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是什么?

6.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是什么?

初始确认的金额是初始计量的金额。
企业不能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1)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定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管理层决定将某项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则在该金融资产未到期前,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最初意图”。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应当是明确的。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
(1)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期限不确定;
(2)发生市场利率变化、流动性需要变化、替代投资机会及其投资收益率变化、融资来源和条件变化、外汇风险变化等情况时,将出售该金融资产,但是,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引起的金融资产除外;
(3)该金融资产的发行方可以按照明显低于其摊余成本的金额清偿;
(4)其他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扩展资料: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账务处理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实际利率法指按实际利率计算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费用的方法,摊余成本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金额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和加上或减去累计摊销额以及扣除减值损失后的金额。
1、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借记本科目(成本),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2、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收到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的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收到分期付息、一次还本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支付的利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3、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持有至到期投资

7. 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际利率,在不告诉现值系数的情况下计算。

f(r)=5000*6%(1+r)^-1+5000*6%(1+r)^-2+5000*6%(1+r)^-3
    =5000*6%((1+r)^-1+(1+r)^-2+(1+r)^-3)
在这个时候用等比数列公式
然后可得到 f(r)=5000*6%+((1-(1+r)^-3)/r   
然后接下来就用插值法,
再用插值法之前先用简化公式求,简化公式的原理根据无穷极限的思想推导可得
简化公式就是f’(r)=5000*6%/r,然后将f’(r)=5136.16代进去,就可解得r=58.409%。
实际利率看起来有点可怕啊,哈哈哈哈。
估计是我算错了,不过我想说下,本金到底是5000,还是5000*6%=300啊,如果是300的话,三年后可以赚五千多块钱,很牛逼啊 。
题目有没有弄错了啊?

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际利率,在不告诉现值系数的情况下计算。

8. 在实际利率法下,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中的有关计算的是什么?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通俗解释)
持有至到期投资,顾名思义就是你打算把这个东西在手里放到它“死”,痴情的守它一辈子,在这之前不会放弃它,抛弃它,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资产的核算很有特点,关于他的一切花销你都想着他能给你带来回报,就像在追求女孩子,首先你一定要体现出你想跟她过一辈子,你的付出才有可能被资本化,如果你一开始就抱着对待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态度,那对方肯定一点安全感都没有,你的付出就费用化吧,还想资本化?还想以后有什么回报?痴心妄想。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开始的交易费用资本化了,后面的摊销什么的也就是实际利率摊销法,因为这个前期付出的费用影响了整个期间的感受,也就是你关心的是不是得到了女孩子的芳心,这个收益核算需要长期来考虑,也就是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以及你初始交易费用如何影响了持有期间的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只能是债券,因为这个债券一般都有期限,你能熬得过他;如果是股票,你还指不定能不能熬得过他,一般都要长寿的多,更重要的是这个股票没有到期日,到期的时候也就是这个公司破产的时候,你还持有到期干什么呢?看自己究竟能赔进去多少吗?所以股票一般就是做个短线炒炒玩玩,实在有钱的或者是被股市套住的就无奈做个长线好了,所谓长线一般也就是最多几年而已。所以股票在这里更适合交易性金融资产(炒炒就卖了)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介于短线和长线之间,既不想炒炒就卖,还不想踏踏实实做长线)。由于是比较长期持有这个债券,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影响的是未来整个期间的收益率,因此任何一项付出和收入都要看整体影响,那么出现一种核算方法:实际利率摊销法。
借:应收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贷: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
很多人不了解什么叫实际利率摊销法,更不用说如何去计算了。这里的实际利率其实就是你投资这个资产的实际收益率:购买的时候有购买价和交易费用,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了你的实际投资成本,就像追女孩子的前期投入,你狠狠的花了一笔,很幸运的是她接受了,承认你资本化了,觉得你对她是真心的,是持有至到期的,那么就等着以后她怎么对你好吧,这就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女郎),究竟能够引来多大的郎呢?对于债券来说,能给你带来的无非就是个利息,还有最后的本金收入了,那么因为持有的期间比较长,地球人都知道应该考虑时间价值,所谓时间价值就是说你之所以选择这个投资是因为比其他投资要好,比如放在银行,那么我们考虑投资是否可行就是借入你从银行借钱投资是否有价值,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类比,在实际投资中,你是有一个实际收益率的预期的,看一个投资是否合适,就是要用你的期望值来看这个资产未来带给你的东西全部打回原形到值多少钱,这就是折现的过程,那么你选择的这个折现的利率就是你期待中的收益率,在持有期间你要计算这个资产带给你多少好处,那么每年年初有个摊余成本,乘以你心目中的收益率就是实际上你能够获得的投资收益,这个投资收益金额一般和你当年实际收到的利息不一样,差额部分就是你需要摊销的“利息调整”,这个体现的意思就是你实际收到的钱不一定就是你的真实收益,很明显的一个原因就是你购买的时候有交易费用,当初的资本化的处理给你带来了不一样的收益。
实质
上面说的就是所谓的实际利率摊销法的实质,是通过未来的现金流折现-前期投资成本,计算出你实际能够得到的增值率,也就是收益率,然后每年带来的收益就相当于你把这笔资产放到银行吃一年利息能够得到的收入一样,所以当年的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当然因为每年你还拿债券的利息,所以债券的摊余成本也就是账面价值是变化的=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这里的意思就是说你虽然增值了一个相当于“投资收益”的金额,但是我给了你利息了,所以你这个资产就不值钱了,就应该从摊余成本中扣除。就像是吧女孩子追到手了,她对你很好,随着对你了解的深入,对方会给你一个公平的对待,可能发现你这个人有各种各样的毛病,那么逐渐有点矛盾了,对你的评价可能降低了,这就是溢价发行的债券最后摊余成本逐渐降低,越来越靠近面值的摊销过程,因为之前对你的评价太高了,因为你开始承诺了更高的票面利率,更多的承诺,任何的承诺都会回归到现实一样;另外一种折价发行的债券正好相反,随着摊销的进行,摊余成本逐渐上升,最终回归到真实水平,这个就像开始虽然大家认为你不值钱,但是后来发现你人品不错,评价越来越高,回归到你的真实水平了,这就是折价债券摊余成本会逐渐升高的原因了。实际利率法实质上是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反向运用,这个可以通过公式推导得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