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的后世纪念

2024-05-05 10:11

1. 吴昌硕的后世纪念

吴昌硕纪念馆吴昌硕纪念馆,1995年9月12日建成开馆。坐落于上海浦东川沙镇附近华夏文化公园,占地6亩,按原上海山西北路吉庆里12号吴昌硕故居式样建造,为二层石库门建筑,辟有“艺术生平”、“作品陈列”、“卧室”、“画室”、“海上画派”5个厅室。建馆后,经常轮换陈列吴昌硕书画篆刻作品和有关生平活动史料,以及吴昌硕的艺术创作用品、生活用具等,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还多次举办中、日、韩三国书画篆刻交流活动。 浙江吴昌硕故居吴昌硕故居,地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鄣吴镇鄣吴村上街。故居是座四合院式的深宅大院,原有主楼、东、西侧厅、倒厅和“状元桥”、半月池等建筑,总占地约2500平米。吴昌硕在此度过了二十二个春秋。吴昌硕墓吴昌硕墓,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超山大明堂外西侧200米山坡上,198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高2米、直径3米。墓碑刻“安吉吴昌硕先生墓”八字。高1.4米,宽0.65米。系诸乐三补书。墓右前侧亭内立墓表一通,记述其生平事迹。,墓台下左前方塑吴昌硕全身立像一躯。

吴昌硕的后世纪念

2. 吴昌硕的一生生平

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 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
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扩展资料:
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吴昌硕作画用“草篆书”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
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
作为海派绘画的创立者,他的艺术对于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以来,许多杰出的画家如:齐白石、王震、赵子云、陈师、陈半丁、陈师曾、朱屺瞻、刘海粟、钱瘦铁、潘天寿、吴茀之、王个簃、诸乐三等都受到吴昌硕艺术的影响与启示。
他们是研究吴昌硕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者,在对吴昌硕艺术的学习、传承与研究中,也对于阐释,承袭与引领近中国现代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具有了相当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昌硕

3. 吴昌硕的事迹

吴昌硕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一个读书人家。
鄣吴村是一个峰峦环抱、竹木葱茏的山村,风景十分清幽。在这样的山村中度过他的童年时代。幼年时求知欲很旺盛,好学不辍。起初跟着他父亲念书,后来往邻村的一个私塾中去就学。每天翻山越岭,来往十多里路,虽遇风雨从不间断。他十多风韵犹存时即嗜刻印,磨石凑刀,反复不已;他父亲见他近于此道,加以指引,遂得门径,益乐此疲。
十七岁那年,太平军从安徽直指浙西,清军尾随而来,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所不为,人民不堪清兵蹂躏,四处逃亡,流离颠沛,辗转于荒山野谷之中,此时,吴昌硕的弟妹先后死于饥馑。后来他又与家人失散,独自一人到处流浪,替人家做短工、打杂差过日子,时常以野生植物和树皮草根充饥。他在湖北、安徽等省流亡达五年之久,历尽千辛万苦,到二十一岁那年才回到家乡,与老父相依为命,躬耕度日。
吴昌硕于耕作之余酷爱读书。但家里藏书不多,为了满足日益增强的求知欲望,他常千方百计去找更多的书来读。有时为了借一部书,往往来回行数十里路,也不以为苦。他借到了书,就废寝忘食,烯膏继晷,读了又读。阅读中摘了许多笔记,有时甚至把整部整卷的书抄录下来,以便反复研读。遇到疑难,必请教师友,绝不含糊过去。
正由于书籍这样难得,他对之非常珍爱。直到晚年,他看到一些残编断简,必设法加以收集和补订,慎重地保存下来,这个习惯正是在早年的艰苦条件下养成的。
他早年就极爱钻研与篆刻、书法有关的文字训诂之学,对于当时一般人视为做官"敲文砖"的八股文,却不大感到兴趣。二十二岁那年,在县里学官的迫促下,他勉强去应了一次考试,中了个秀才以后,就绝意场屋,不再赴考,一直依游幕和鬻艺为生。到了五十三岁那年,他一度被举为江苏安东(今涟水县)县令,因不惯于逢迎长官、鞭挞百姓,到任只一个月,便毅然辞去。从此他就厌弃官场生涯,专心致志地从事文学艺术上的深造。
二十九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到人文荟萃的杭州、苏州、上海等地去寻师访友,刻苦学艺。起初他从俞曲园学辞章和文字训诂之学,为时约两年,为他后来的深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苏州,他结识了当时知名的书法家杨藐翁,向他请教书法和辞章。藐翁工八分书,尤善写擘窠大写;于汉碑能遗貌取神,著笔欲飞,而古茂之气溢于纸墨。博学多闻,对经学有精湛研究,所作诗文也简练凝重,为人尤耿介鲠直,不谐流俗。吴昌硕敬佩他的为人和治学,曾诚意备函要求列于门下。藐翁复信婉谢,表示愿以换帖弟兄相称。书中有"师生尊而不亲,弟兄则尤亲矣。一言为定,自首如新"等语,措辞极为恳挚。尽管藐翁这样坚决地谦辞,吴昌硕仍然以师尊之礼相待,在所作诗篇中有"藐翁吾先师"之名,并自称"寓庸斋内老门生",足见其尊师重道的热忱。
正由于他待人以诚,求知若渴,各地艺术界知名人士都很乐意与他交往,其中尤以任伯年、张子祥、胡公寿、蒲作英、陆廉夫、施旭臣、诸贞壮、沈石友等人与他交谊尤笃,相互切磋,几无虚目。同时他又从知名收藏家郑盦、吴平斋、吴愙斋等人处看到不少历代彝器文物和名人书画真迹,临摹欣赏,摘录考据,经年累月,孜孜不倦,既扩大了视野,又开拓了胸襟,学术修养有了提高,艺事也随之大进。
吴昌硕早年学习刻印,初师浙派,后又融合浙皖两派之长,参以邓(顽伯)、吴(让之)、赵(撝叔)诸家,而归其本于秦汉,发扬秦汉人"胆敢独造"的精神,深得纯朴浑厚之趣;既能融会前人法度,又善于变化,绝不为清规戒律所囿。正如他自己所说:"铤险医全局,涂岐戒猛驱"。
他于书法最重临摹《石鼓》文字,毕生精力尽瘁于此。他写《石鼓》常参以草书笔法,不硁硁于形似,而凝炼遒劲,气度恢宏,每能自出新意,而人寻味。所作隶、行、独草,也多以篆籀笔法出之,别具一种古茂流利的风格。偶作正楷,挺拔严毅,自始至终一笔不苟,尤见功力。三十多岁时,他始以作篆籀的笔法绘画,苦无师承,后经友人高邕之介绍,求教于任伯年。伯年要他作一幅画看看。他说:"我还没有学过,怎么能画呢?"伯年道:"你爱怎么画就怎么画,随便画上几笔就是了。"于是他随意画了几笔,伯年看他落笔用墨浑厚挺拔,不同凡响,不禁拍案叫绝,说道:"你将来在绘画上一定会成名。"吴听了很诧异,还以为跟他开玩笑。伯年却严肃地说:"即使现在看起来,你的笔墨已经胜过我了。"此后两人成了至交,始终保持着师友之间的友谊。
在师友们的热心指引和鼓励下,吴昌硕对作画有了信心,根据他平日细心观察、体验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广泛欣赏与刻苦学习,他所作的画不断地出现崭新的面貌。
吴昌硕对作画虽着重创新,但也不反对模仿,不过他认为取法要高。他对青藤、雪个、清湘、石田、白阳诸大家极为推崇,每见他们的手迹,必悉心临摹,吸收它的精华。他又能熔合晚清各家长处于一炉,然后遗貌取神,加以创造革新,以极度简练概括的笔墨来表现深邃的意境,抒发丰富的思想感情。他所作的画笔恣墨纵,不拘成法,外貌粗疏而内蕴浑厚,虚实相生,能纵能收,疏可走马,密不容针,这正是"大处着眼,小心收拾"的结果。
搜搜百度百科,有好多

吴昌硕的事迹

4. 吴昌硕的事迹


5. 吴昌硕的一生生平

吴昌硕,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 
 
 
具体生平:
http://baike.baidu.com/view/30540.htm

吴昌硕的一生生平

6. 吴昌硕的一生生平

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
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扩展资料:
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吴昌硕作画用“草篆书”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
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
作为海派绘画的创立者,他的艺术对于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以来,许多杰出的画家如:齐白石、王震、赵子云、陈师、陈半丁、陈师曾、朱屺瞻、刘海粟、钱瘦铁、潘天寿、吴_之、王个_、诸乐三等都受到吴昌硕艺术的影响与启示。
他们是研究吴昌硕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者,在对吴昌硕艺术的学习、传承与研究中,也对于阐释,承袭与引领近中国现代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具有了相当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昌硕

7. 吴昌硕的一生生平

吴昌硕(1844-1927)
近代篆刻家、书画家。初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别号缶庐、苦铁(七十岁后以字行),浙江安吉人。清末,曾任江苏安东(今涟水县)知县,后寓居上海。精研金石,善摹石鼓文,兼有书、诗、画、印四绝。三十四岁始学画,初问道于任颐,因受恽寿平、朱耷、石涛、陈洪绶、赵之谦诸家写意画影响,博取众长,熔金石书画于一炉,色酣墨饱,雄健古拙,自创新貌,开吴派艺术之先,其艺术风貌在我国和日本均有较大影响。其诗初尚王维、杜甫,后法唐宋诸家。诗作清新淳朴,意境深远,直抒性情,独具面目。书法初师颜真卿,后法钟繇、王羲之,得力于石鼓文,笔力遒劲,朴茂雄健,气势磅礴,自成一家。篆刻钝刀直入,苍劲雄浑,逋峭古拙,于浙、皖诸家外自开门径。所治印章朱文静穆渊雅,白文奔放古朴,1913年被公推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秦汉玺印、封泥及陶瓦文字入印,雄浑苍老,创为一派。篆刻作品有《缶庐印存》等。又工书法,擅写"石鼓文",

吴昌硕的一生生平

8. 吴昌硕的一生生平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吴昌硕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作集有《缶庐集》。

扩展资料:
吴昌硕对后辈的诗文书画,往往只说好,不加评语。但他给潘天寿的对联,不仅仅是奖励后进,也是对潘艺术才情的概述。
好一个“天惊地怪见落笔”,从中可以看到潘天寿早期画作的气魄,笔不惊人画不休。当时,潘天寿收到对联,受宠若惊,虽然这副对联在抗战时遗失,但一直记得吴先生的篆字,“如锥划沙”之笔,“渴骥奔泉”之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昌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