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的融资分为哪些阶段

2024-05-16 03:47

1. 创业公司的融资分为哪些阶段

创业企业一般具有两个共同的特征:一是,不能在贷款市场和证券公开市场上筹集资金;二是,发展具有阶段性。而在每一阶段,因企业规模、资金需求、投资风险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别,因此需要不同的融资方式。
   1.种子期
   融资方式:政府专项拨款、社会捐赠和创业投资
   处于产品开发阶段,产生的是实验室成果、样品和专利,而不是产品。这一阶段的投资成功率最低,但单项资金要求最少,成功后的获利最高。
   2.创建期
   融资方式:创业投资
   企业已经有了一个处于初级阶段的产品,而且拥有了一份很粗的经营计划,一个不完整的管理队伍。技术风险与种子阶段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但投资成功率依然较低
   3.成长期
   融资方式:创业投资
   技术风险大幅度下降,产品或服务进入开发阶段,并有数量有限的顾客试用,费用在增加,但仍没有销售收入。至该阶段末期,企业完成产品定型,着手实施其市场开拓计划。
   4.扩张期
   融资方式:创业投资,私募资金以及优先股等
   企业的生产、销售、服务已具备成功的把握,企业可能希望组建自己的销售队伍,扩大生产线、增强其研究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开拓市场,或拓展其生产能力或服务能力.
   5.获利期
   融资方式:发行股票上市
   企业的销售收入高于支出,产生净收入,创业投资家开始考虑撤出。成功上市得到的资金一方面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拓宽了运作的范围和规模,另一方面也为创业资本家的撤出创造了条件。

创业公司的融资分为哪些阶段

2. 创业公司的融资分为哪些阶段

创业公司的融资分为以下阶段:1、种子期。融资方式:政府专项拨款、社会捐赠和创业投资,处于产品开发阶段,产生的是实验室成果;2、创建期。融资方式:创业投资,企业已经有了一个处于初级阶段的产品,而且拥有了一份很粗的经营计划;3、成长期。融资方式:创业投资,技术风险大幅度下降,产品或服务进入开发阶段,并有数量有限的顾客试用,费用在增加,但仍没有销售收入;4、扩张期。融资方式:创业投资,私募资金以及优先股等,企业的服务已具备成功的把握,企业可能希望组建自己的销售队伍,扩大生产线,进一步开拓市场;5、获利期。融资方式:发行股票上市,企业的销售收入高于支出,产生净收入,创业投资家开始考虑撤出。创业企业融资相对可行的路径:1、说服身边亲戚朋友筹款投资;2、众筹平台,如果对自己的项目有信心也可以去试试;3、银行获得各类贷款,如信用贷款,抵押贷款;4、直接找机构,机构官网进行BP投递,或去融资平台找投资人进行沟通。创业公司股东的股权分配没有固定的公式。传统的股权分置(也可以说是原有的方法)是按照出资比例确定的。说白了,就是谁付出更多,谁才是大股东。也可采用其他方法,建议分配方法如下:1、现金权益的比例(40%)根据出资额确定;2、非现金权益的比例(50%)根据过去的经验、资源、创业责任等确定;3、保留期权的比例(10%)用于以后的激励。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

3. 创业融资三大要素

 创业融资三大要素
                      大多数人对“融资”并不陌生,譬如房屋租赁、汽车租赁等,但这些通常不会发生所有权转移问题,可归为传统租赁。融资租赁则是现代租赁业代表,本质上属于一种与银行信贷、保险并列的金融手段。 以下是我整理的创业融资三大要素,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国内有104家中国企业在境内上市,融资额为115.8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6.2%,融资额高出86.03亿美元。中国企业在境外市场共有128家在境内外市场上市,占全球IPO总数的55.9%,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14亿美元。
    然而,在热火朝天的IPO市场背后,却未能改变国内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状,尤其对于初创企业,即使创业团队有一个好项目,在没有知名度的情况下,天使投资不一定能相助,银行更不会予以照顾。相反,他们更青睐拥有丰富资源的大中型企业,这种马太效应的尴尬局面让创业融资技巧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专家认为,初创企业融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向突破:
    第一:建立良好的口碑
    要想从银行获得贷款,企业就必须打下良好的口碑,让银行对贷款的安全性绝对放心,具体就包括企业资金的使用、周转和财务核算等要管理严谨。其次还要主动地向银行汇报公司的经营情况,增加银行对企业的信任度。在申请贷款过程中也要遵守银行的贷款流程,积极配合银行开展各种调查,认真填写和报送企业财务报表;贷款到期主动按时履行还款或展期手续,以取得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任等。
    第二:准备好详细的计划书
    在洽谈贷款与融资之前,要准备好各种详细的.计划书,其中就包括《投资建议书》、《业务计划书》、《尽职调查报告》、《营销材料》。分别对企业的背景、组织架构、风险管理、利润情况、战略地位、发展战略、市场推广计划、财务状况等做出详细描述,要把重大问题讲清楚,对有关问题做出有力的论证。
    第三:选择合适的贷款时机
    专家建议中小企业如要申请较大金额的贷款,不宜安排在年末和每季季末。这样便于银行调剂安排信贷资金调度信贷规模,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能提供给银行的质押物缺乏,也难取得第三方的信用担保,如果能和各方面搞好关系,融资工作提前做到位,得到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支持,向商业银行贷款就有容易得多。同时不要逃避投资方的各种提问以及不要对投资方或银行隐瞒重要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拓展】创业融资的小妙招 
     巧选银行贷款也要“货比三家” 
    按照金融监管部门的规定,各家银行发放商业贷款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上浮或下浮贷款利率,比如许多地方银行的贷款利率可以上浮30%。其实,到银行贷款和去市场买东西一样,挑挑拣拣,货比三家才能选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相对来说,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要低一些,但手续要求比较严格。如果你的贷款手续完备,为了节省筹资成本,可以采用个人“询价招标”的方式,对各银行的贷款利率以及其他额外收费情况进行比较,从中选择一家成本低的银行办理抵、质押或担保贷款。
     合理挪用住房贷款也能创业 
    如果你有购房意向,并且手中有一笔足够的购房款,这时你可以将这笔购房款“挪用”于创业,然后买房时再向银行申请办理住房按揭贷款。
    住房贷款是商业贷款中利率最低的品种,如5年以内住房贷款年利率为4.77%,而普通3至5年商业贷款的年利率为5.58%,因此,办理住房贷款“曲线”创业,成本更低。如果创业者已经购买有住房,也可以用现房作抵办理普通商业贷款,这种贷款不限用途,可以当作创业启动资金。
     精打细算合理选择贷款期限 
    银行贷款一般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贷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如果创业者资金使用需求的时间不是太长,应尽量选择短期贷款。比如原打算办理两年期贷款的,可以一年一贷,这样可以节省利息支出。
    另外,创业融资也要关注利率的走势情况,如果利率趋势走高,应抢在加息之前办理贷款;如果利率走势趋降,在资金需求不急的情况下则应暂缓办理贷款,等降息后再适时办理。
     用好政策享受政府低息待遇 
    创业贷款是近年来银行推出的一项新业务,凡是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或已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因创业或再创业需要,均可以向开办此项业务的银行申请专项创业贷款。创业贷款的期限一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3年,按照有关规定,创业贷款的利率不得向上浮动,并且可按银行规定的同档次利率下浮20%;许多地区推出的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贷款还可以享受60%的政府贴息;有的地区对困难职工进行家政服务、卫生保健、养老服务等微利创业还实行政府全额贴息。
     提前还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创业过程中,如果因效益提高、货款回笼以及淡季经营、压缩投入等原因致使经营资金出现闲置,这时可以向贷款银行提出变更贷款方式和年限的申请,直至部分或全部提前偿还贷款。贷款变更或偿还后,银行会根据贷款时间和贷款金额据实收取利息,从而降低贷款人的利息负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创业融资三大要素

4. 创业融资的八大忌

 关于创业融资的八大忌
                      中国现在每分钟会有8家公司诞生,但是会有90。6%的概率死在创业路上,其中很多在不经意间触碰了创业与融资的地雷。下面和我一起来看创业融资八大忌,希望有所帮助!
     第一忌:没找对需求 
    第一个需要讲的是,大家在创业的时候,一开始总有个远大的梦想,但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呢?你要解决的这个问题是不是一个真正的需求?这个点如果没有想清楚,那会是创业者最容易又犯下的最大的错误。
    在美国做的调查统计里,有42%的人都认为,他们创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找的方向是错的,需求没搞对。换句话说,你认为大家有这种需求,但是用户不买账,或者购买意愿不强。这是创业最容易遇到、也是最主要失败的原因。
    从方法论来讲,本质上是需要认清一个问题:你所想的到底有没有代表性,或者是你的假设条件是否有普遍性意义。
    别以为这个问题只会发生在创业者身上,投资人有时也会搞错。譬如,我们投资人圈里有人喜欢偷偏高大上一些的东西,认为偏奢侈的东西就应该投。结果投完了才发现,社会上真正对这个有需求的人不多。
    所以,你所假设的市场需求是否经得起推销?千万别把你自己的个人需求、或者你所处的那个小群体的需求,幻想为一个大众的普遍性的需求。
     第二忌:产品与服务太烂 
    这个太烂不是绝对很差的意思,而是相对的概念:按你瞄准的尺度,在你自己标准里,你做的是不是足够好?
    就产品来讲,卖点无非就是产品本身和服务两种东西。
    但如果从产品定位来说,它要么是个极致的产品,比如诺基亚无敌的时候,你推出了一个iPhone,这是一个秒杀之前产品的东西。另一种是性价比产品,在同等条件下,你更优秀更便宜。
    所以大体上来讲这两条路都能让你的产品和服务变得市场、有吸引力。可是举个例子,如果你瞄准的是一个极致的产品,但这个产品的功能、产品本身实际上达不到这点,那会很糟糕,砸了名声。
    第二条路是性价比,本来你也希望通过性价比打开市场,但是最后实际上达不到,产品和服务都达不到预期,会比较麻烦,明明是方向对了,但最后产品做得不够好。
    说到这里,还想分享一个具体一些的观察:我发现很多创业公司,创始人对于在产品和服务打磨过程里,并不不亲力亲为,而且不知道这个参与度其实无比重要。
    我做过仔细观察和对比,赛富投得产品做得比较好的公司,比起那些产品服务表现一般般的公司,最大的区别是创始人是不是甩手掌柜?有些创始人认为产品这件事,招一个VP就能搞定了。
    但这里问题很严重,而且坑非常明显。因为产品方向、产品服务和品质都是需要不断做调整的东西,创业企业需要的是迅速地做改变和精进,如果你不花时间在上面,就很容易失控。等到你摊子支得很大的时候,再改变就会代价巨大。
    不重视产品的第二点表现则是总认为自己的模式有魔力、威力,然后对产品本身不那么重视,相比于产品,他认为模式更重要。所以有些创业者一上来就说:王总你看我模式如何好,这好那好。于是我问产品,但他没法儿回答产品如何不同,讲起来又回答模式上。各位,我得承认,模式是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这更多的是锦上添花。如果一个创业项目的基础不好,产品不行,什么模式都挽救不了。好的模式并不能帮助你把竞争对手打败。
    所以在考察创业团队的时候,比起考察谁在卖你的产品,我认为谁在打磨产品更显重要。
     第三忌:团队出问题 
    第三忌是团队出了问题。说实话,我们VC投资了企业后,往往睡不着觉的话是因为两件事情,一是被骗了,二是这个团队分崩离析了。比如本来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但是最后这帮哥们儿分裂了,VC也会很难受,因为搞定人很难,他们产生了问题,再捏在一起就非常困难。
    具体来说,创始团队出问题比其他问题代价都要大。尤其是当我们投资后,无论是美元架构,还是人民币架构,都会受到创始团队分裂的影响。虽然所有的投资架构都会有一些设计,保留了团队个别成员退出或者新增之类的弹性,但具体影响是,如果你们闹掰了,这边不签字,或者那个哥们儿不给你签字,而你又搞不定他,会非常痛苦。
    那么有哪些常见的原因造成团队不和呢?根据过往经验,我大致列举一下。一是打工心态,特别是阶段很早期的时候,我们喜欢问创始团队自己投了多少钱,创始人这时候会很反感地反问:我如果自己有钱干嘛找你王求乐?
    但我问这个问题的主要意思是:您自己有多么深信这件事情?你自己有多少投入?如果你都投入了全部身家,你不再是一个打工的心态,那VC会觉得很放心。
    同样的,如果你要问你自己:虽然你拼命干活,但你那几个联合创始人和高管,是不是有严重的打工心态?所以VC考察创业团队的时候,也会重点看是否有打工者心态。创业团队从一开始就要避免打工者心态,哪怕你挖个水平次一点的,也比心态是打工的要好。
    第二种团队不和的常见原因是能力不济,拖后腿,也就是常见的木桶效应。团队这时候容易产生口角,我这边市场准备好了,你产品不给力,或者说产品很好,你市场却卖不动,造成团队内部的口角和不和。
    所以这个时候会特别考验创始团队老大的能力,你怎么去调解?
    于是VC在投资前会问你,你们这个团队是怎么认识的?认识多长时间了?如何走到一起的?如果你俩是在公交车上认识的,或者某个咖啡馆认识的,说这创意不错,一起干吧,这样的情况作为VC我会比较害怕,而众多的经验也表明,最后的团队问题从一开始就埋下了。
     第四忌:欺骗投资人 
    这一点讲到了刚才令投资人睡不着觉的另一件事——怕被骗。创业项目包装一下总是有的,特别是去融资的时候,每个人都包装一下自己,适当的包装无可厚非。
    但这种包装一定要有个尺度,在几个大是大非上,千万别有欺骗:
    第一是数据假,一个创业团队不要以为数据情况只有你自己清楚,就可以随便告诉投资人。因为我们会做竞争调查,会从各个方面和角度推敲你的数据,你别以为VC只会跟你聊,跟你的团队聊,我们也会跟你的对手聊,跟你过去的上司聊,所以一旦你有数据方面的夸大,我们是能够发现的。
    第二是早期团队会虚增虚构团队成员,比如你是一个做大数据的项目,本来团队可能没有几个人,或者少有人懂大数据,但你需要一个牌子,于是把某高校的教授拉过来,说这是你的联合创始人。但VC一旦发现实际情况,就会对你的项目大打折扣。
    第三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搞一个很夸张的简历。过去的业绩明明没有那么好,但是为了融资或者PR,虚夸很多东西。
    还有一个是关于竞争展示的,VC通常会问你的竞争对手是谁,然后可能有30%的创业者会说没有对手,或者只列举几个次要的对手。其实投资人一听就知道你在胡扯,商业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几乎你想干的事情,或者你想到的每一个东西,都会有人想到,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所以说自己没有对手、没有强对手,并不是一个很smart的回答。
    那如果确实是属于自己功课没做够,比如你在北京做,然而广州也有一个类似的你确实不知道,也属于正常。但如果是明知有却还说没有的,或者就说大话,认为我干得比他大,他不是我的对手,刻意回避竞争的.话题,我认为是比较愚蠢的。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业界对于竞争还是很慎重的,建议各位可以看看迈克尔—波特将竞争的五力模型,说你不要只看目前,长远来讲,或者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可能都会对你形成一些威胁,你有没有做好准备?
     第五忌:资金使用不当 
    前面讲了几点投资前的事,现在我们谈谈属于投后的问题。
    投资之后,VC那边来钱了,创业企业往往会有哪些问题呢?首先是资金使用不当,没有融到钱的时候一分钱掰两半花,活得很谨慎。但是一旦融到钱了,开始大手大脚,就会很容易面临危险。
    资金使用不当的问题,此前媒体报道的。时候,往往是哪个资本把创始人谁谁赶出去了,但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多数是因为拿了资本的钱,但没有规划好,最后没做到当初的承诺。
    举个例子来讲,一开始你的产品也没有打磨得很好,但是你融资到位后,就迅速扩张产品线,把这个战线拉得非常非常长,或者招了很多人,让你的团队变得臃肿起来,一下子需要的支出变得很多。另外一点是异地扩张,而且还没有掌握好节奏。哪怕你一下子拿到500万美金,但一个月烧200万元,一年后也就没钱了。如果碰到市场好,你可能还可以遇到跟投的,但是如果行情不行,连个接盘的都找不到,你怎么办?
    有些企业会勒紧裤腰带,或者裁员,但即使这么做了,对你公司的士气和信心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一般来讲,我们投资以后进入公司董事会,都会要求公司在花钱、资本预算这块,尽可能得到投资人的批准。但有些企业家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认为投资的时候有这个条款那个条款,有这个否决权那个否决权,你这么干涉我干什么?其实他不知道我是在帮他、时刻准备救他的命。比如我如果对创业者没有月度财务报表之类的要求,你很可能撒开了花钱,哪天花没了才知道账上钱不够支撑公司下一步发展了,到时候调整节奏可能就来不及了。
    所以一般都会在董事会的时候看报表,知道你每一笔大钱的去向。实际上也是帮你看战略,因为战略是可以从资源和钱上反映出来的。
    另一种花钱不当的问题,这种情况可能现在比较少了,是公私不分。以前中国老一代企业家,资金往往是个人和公私来回倒腾,公司缺钱的时候我用家里的补,家里缺钱了拿公司的钱来补,反正都是自己的口袋。但如果现在还有这种习惯的话,并不好。
    特别是有资本介入的时候,这个钱按照公司法来讲是属于公司的钱,不能乱用的。万一你个人有时候有困难,比如太太需要需要手术费,动用一下也正常,但得跟公司和投资人说一声,然后打个借条,给个利息,然后按照约定还回来。千万别公私不分,出现私自挪用的情况,最后反而会因为这种问题摔很惨。
     第六忌:疏于跟投资人沟通 
    我这次着重要讲的“一忌”,正是创业者跟投资人的沟通。一般如果企业家和资本方产生矛盾,多半是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问题。
    沟通怎么会出现问题呢?经验和经历来讲,首先是心态不好,融资前被问这问那,被搞得很烦,于是阴暗的内心有一种不可避免的小小报复一下的心理。融资到位后就想你们资本方别烦我,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这种心态产生的背景其实VC是能想象的到,但作为创业者你也要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他之所以最后把钱给你,并不是说之前种种尽调和提问都是有意为之的,这是一个优秀的投资人必须做的,如果这个人不做这些,你敢随便接受他的投资吗?把你查了个底朝天之后给你钱跟你合作,说明是认可你了。
    实际上,做早期投资的时候,没有那个创业者或者哪一件事是完美的,但在不完美之中,我们还是要扣这个扳机,有时候明知中靶很难,但还是得扣。所以在尽职调查之前,其实对您这个事,对您的团队,对所有的优缺点是有一定了解的,但他仍然决定扣这个扳机,说明他内心做好了准备:你这个项目有可能会做得不好,或者在哪些事情上可能会做得不好。
    投了你之后,如果他发现你真的出现那样的问题,都会善意提醒的。比如说你这个公司现在扩张有点快,或者说你这个方向好像有点歪,原来想的这个方向,现在这个方向变得有点歪,歪我也知道你在做调整,但是这个调整是不对的,跟你聊一聊,这是一种善意提醒。创业者千万不要变得情绪化,觉得“怎么管这么多”,“我就是对的”,“你不懂,你在外面指手划脚”等等。你需要克服这种心态。这是我讲的在沟通中的第一种。需要把心态摆正了。
    第二个沟通上的问题是报喜不报忧,这个能理解,比如小时候考得不好,就不太愿意把试卷给父母看。
    但投资人不是你的父母,投资人发现你有问题的时候,往往第一个想的是怎么帮助你把这个事情做好,因为帮你就是帮VC自己。所以不要担心因为企业有问题不愿意和投资人去沟通。
    那沟通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是投资人的能力和资源,会比你好一些,能够多多少少帮你解决一些问题,或者作为三分之一的诸葛亮去帮你参谋一下。其次是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对你的团队、你的家人不是很方便去透露和交流,但你需要一个发泄口、出口,投资人这时候可能是最恰当的对象。所以你一旦有一些不确定性,方向不确定,或者感觉三股东最近胳膊肘往外拐,可以先找投资人聊聊,哪怕讨论一下,都能帮你看看是不是找到问题和解决方案。但如果一个人整体闷着,自己扛着,就很容易出事儿。所以投资人其实是可能真的能帮到你,千万不要有一种报喜不报忧的心理。
    当然,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和投资人沟通最常见的是受不了批评,容易敏感和情绪化。
    我觉得在某个方向是不一致的时候,讨论很激烈,拍桌子都没问题,但一定要保持对事不对人,作为投资人我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否决权,但是你才是这个项目的主导者,如果你坚决要做,我还是会被迫要让你去干的,但我一定要把利弊分析给你听。不过你不能当做是偏见之类的,对于反对声音不能太敏感和容易情绪化。
    最好的方式是有个定期或不定期的时间点,大家相互检讨一下,什么方向很决策总结一下,保证沟通、批评和相互意见的通畅。
    以上就是我认为的实操篇,操作性还比较强,但是后面四点“修炼篇”的内容,我认为可能还得靠自己去领悟,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差别可能会主要在修炼篇。
     第七忌:包装过度 
    修炼篇里第一个是包装过度。最常见的是PR过度,跟媒体保持一个良好关系是可以的,但适当曝光即可,别密集且刻意地天天出去说,忘记了自己真正要打磨的产品和服务。
    过度PR里还包括出去吹牛说自己有多少用户量,希望借此让竞争对手感到压力,提升自己的士气,从势能上让竞对害怕,但其实这么做没用。或者不虚报,就纯粹通过数据让竞队害怕,也意义不大。在你的用户数活跃或者产生经济价值之前,这些数据都意义不大。所以创业有时候就是要耐得住寂寞,不要害怕失去镁光灯下的机会,你做好了,都会有的。进一步说,你如果还不是很成规模,拿了投资就开始PR,别人一听什么方向拿了赛富多少钱,有些对手本来没想这么干,现在就开始转型干这个,你就会无形中给自己创造对手,总之没什么好处。
    另一个过度是虚报融资额,因为投资圈其实很小,你拿了多少钱,大家一清二楚。你处于PR目的,把融资额虚夸得很厉害,到最后就会把自己搞很惨。
    有时候出于媒体PR,你不想说也别浮夸,比如投了300万美金,你不愿意说就百万级美元也行,别说拿了1200万美元或者近千万美元之类的,差距太大以后会害到自己的。一是你融资额撒谎让我这个投资人在圈里挂不住面子,二是你下一轮融资的时候,还得跟人解释半天,不然人说你上一次融了1200万美元,这一次怎么也得3000万美元级别,你却要求融1500万美元,大家就会犯嘀咕,再一解释,你说你吹牛了,最后印象分肯定会折损的。
     第八忌:贪图虚名 
    贪图虚名的话,无论我们VC还是创业者都可能面临。比如最近圈里有很多个榜,年轻投资人排行榜、青年创业者排行榜、多少岁以下之类某某榜,一堆排行榜,我觉得其实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拿投资人来说,你投到好的公司,自然会有回报。但是王求乐如果投不到好公司,天天跑来新浪吹牛也没用。
    关于排行榜,创业者这边对应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创业大赛、排名之类的。有时候也邀请我们投资人去,其实我们往往客串的多,不愿意每个场子都去凑热闹,因为我不大相信在创业大赛中能够发现多少有价值的公司,还不如自己在家研究呢。所以创业者不要寄希望于大赛之类的帮助你创业成功,甚至融资成功,扎扎实实做好产品比什么都重要。
    另外一个贪图虚名是喜欢混活动,然后在这个活动碰上谁谁谁,和这个大名人合个影、换个名片,发到朋友圈,但实际上这种场合下你们双方基本就是路人甲的关系。对于你的企业来说,最缺的资源无非是钱、人和市场。钱和人你基本努力一下就能找到,但是市场这个事情非常头疼,你需要在这里花很多时间,打磨好你的产品后,让它不断在市场上发挥实力。
    总而言之,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多混活动就能搞到投资或者抱上大公司的大腿,最后都是看实力的,你产品不行,市场也不行,谁愿意投资你呢?另外,就算是和BAT有合作了,也慎重对外发“和谁谁谁战略合作”之类的,毕竟你一个无名小公司,跟巨头搞战略合作,大家都会有些听笑话的,实际上对你来说意义也不是很大,所以虚名这块,还是要谨慎吧。
    总之,融资成功不等于创业成功,拿到钱也不能证明你怎么样,作为创业者,你需要警惕“通过拿钱证明自己”的想法,说到底,你的公司是通过产品和市场去获得证明的。
  ;

5. 创业融资需求的阶段性具体体现在哪里?

(1)种子期:资金需求较少;没有任何收入记录,资金来源有限;面临技术、市场、财务级创业团队不稳定等风险。
●渠道:自我融资、向亲朋好友融资。
(2)创业期:资金需求量逐步增大;企业无盈利记录,缺少抵押、担保能力,企业仍面临较大的风险。
●渠道: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
(3)成长期:资金需求量急剧增加,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生产运营,依靠个人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渠道:机构融资,如创业投资、商业银行、政府支持计划等
(4)成熟期:企业步入稳定发展轨道,风险显著下降,资本需求量稳定且筹资较前面任何一阶段更加容易,新机会的出现仍需外部资金来实现高速增长和规模扩大。
●渠道:债券、股票等资本市场提供丰富资金来源,创业者还可以通过公开上市、管理层收购等方式退出企业。

创业融资需求的阶段性具体体现在哪里?

6. 创业者融资时,需要先考虑这几个问题

1、什么时候需要融资
并非所有项目都需要融资,也并非所有时候都需要融资。创业者需要考量融资的节点和周期,项目初期制定融资计划表,按照项目进度进行资金使用计划,从而测算融资节点和周期指标。
例如:idea的孵化期,往往需要的资金较少,融资偏向于抵押贷款,难度较小,然而这一时期选择风投,单独就较为困难。
如果Idea的验证期1个月,资金主要是市场调研和种子客户试探,大部分项目几乎不需要投入太多资金,然而项目验证通过后就需要进行项目启动的资金准备,也就是说,第一笔融资应当在1个月内完成,否则项目将进入空档期。
2、需要融资多少钱
创业项目需要有资金使用计划,匹配到商业计划书或创业计划书中。在制定时,需要估算资金使用量,创业者的融资一般以预估体量融资既可。严重低于预估,容易使项目进入空档期;过度高于预估,项目反而容易引起运营混乱。
例如:融入过多资金,可能会付出更多的股权,而加重资方对项目的影响;资金过多,造成营销过度,加快项目有效资源浪费等。

3、需要什么样的融资资源
融资,并非单指资金的引入,还涉及技术、人才、渠道等方面的融资。例如:融资目的是拓展市场,预计融资金额为100万(5%股份),这是投资方出资10万元,但投资方有巨大的潜在市场,超过原来预计的100万拓展市场份额。
4、融资的底线是什么
依照上述问题,融资需要看时间、看数量、看方案,因此融资必须有自己的融资底线。底线可能包括以下指标:融资金额(不得低于某个数量)、股份数量(不得高于某个百分比)、融资资源数量(市场份额、客户体量、渠道数量等具体指标)、技术指标(融资人才或技术股份的评价指标)等。

7. 创业融资的定义

创业融资是指创业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要求,结合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等现状,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决策,借助企业内部或外部的资金来源渠道和方式,筹集生产经营和发展所需资金的行为和过程。
创业融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一般包括自筹资金、创业投资、天使投资、金融机构贷款、信用担保以及其他来源。以下举出几个渠道[1]:

  渠道1

  银行贷款银行贷款被誉为创业融资的“蓄水池”,由于银行财力雄厚,而且大多具有政府背景,因此在创业者中很有“群众基础”。从目前的情况看,银行贷款有以下4种:

  1、抵押贷款,指借款人向银行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信贷抵押的贷款方式。

  2、信用贷款,指银行仅凭对借款人资信的信任而发放的贷款,借款人无须向银行提供抵押物。

  3、担保贷款,指以担保人的信用为担保而发放的贷款。

  4、贴现贷款,指借款人在急需资金时,以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而融通资金的贷款方式。

  提醒创业者从申请银行贷款起,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申请贷款并非与银行一家打交道,而是需要经过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中介机构等一道道“门坎”。而且,手续繁琐,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

  渠道2

  风险投资在许多人眼里,风险投资家手里都有一个神奇的“钱袋子”,从那个“钱袋子”掉出来的钱能让创业者坐上阿拉丁的“神毯”一飞冲天。但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风险投资家以参股的形式进入创业企业,为降低风险,在实现增值目的后会退出投资,而不会永远与创业企业捆绑在一起。而且,风险投资比较青睐高科技创业企业。提醒风险投资家虽然关心创业者手中的技术,但他们更关注创业企业的盈利模式和创业者本人。

  渠道3

  民间资本随着我国政府对民间投资的鼓励与引导,以及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民间资本正获得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民间投资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而是向基础设施、科教文卫、金融保险等领域“全面开花”,对正在为“找钱”发愁的创业者来说,这无疑是“利好消息”。而且民间资本的投资操作程序较为简单,融资速度快,门槛也较低。

  渠道4

  创业融资宝创业融资宝,是指将创业者自有合法财产或在有关法规许可下将他人合法财产进行质(抵)押的形式,从而为其提供创业急需的开业资金、运转资金和经营资金。该融资项目主要针对“4050人员”,以及希望自主创业的社会青年群体。办理创业融资宝的手续较为简便,创业者只要有资产,就可申请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为半年,可充当抵押的物品范围非常广泛,房产、大宗物资、有价证券、机动车、名表等凡价值在300元以上的都可以。

  创业融资宝的融资“力度”不是很大,因此,解决创业资金问题一般要经过几轮融资后才能实现。对创业者来说,第一次融资时不能要求十全十美,不要嫌资金太少,关键是先解决生存问题,然后再求发展。

  渠道5

  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一种以融资为直接目的的信用方式,表面上看是借物,而实质上是借资,以租金的方式分期偿还。该融资方式具有以下优势:不占用创业企业的银行信用额度,创业者支付第一笔租金后即可使用设备,而不必在购买设备上大量投资,这样资金就可调往最急需用钱的地方。

  融资租赁这种筹资方式,比较适合需要购买大件设备的初创企业,但在选择时要挑那些实力强、资信度高的租赁公司,且租赁形式越灵活越好。
决策原则:
1、做好融资成本与效益的分析;

  
2、把握合理的融资结构及控制权;

  
3、融资方式的选择应与创业企业的成长阶段相匹配;

  
4、确定适度的融资规模及融资期限。

创业融资的定义

8. 创业初期的融资方式是什么

 创业初期的融资方式是什么
                         一、亲情借款 
    成本最低的创业"贷款"创业初期最需要的是低成本资金支持,如果比较亲近的亲朋好友在银行存有定期存款或国债,这时,你可以和他们协商借款,按照存款利率支付利息,并可以适当上浮,让你非常方便快捷地筹集到创业资金。亲朋好友也可以得到比银行略高的利息,可以说两全其美。不过,这需要借款人有良好的信誉,必要时可以找担保人或用房产证、股票、金银饰品等做抵押,以解除亲朋好友的后顾之忧。
     二、精打细算 
    合理选择贷款期限银行贷款一般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贷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如果创业者资金使用需求的时间不是太长,应尽量选择短期贷款。比如,原打算办理两年期贷款可以一年一贷,这样可以节省利息支出。另外,创业融资也要关注利率的走势情况,如果利率趋势走高,应抢在加息之前办理贷款;如果利率走势趋降,在资金需求不急的情况下则应暂缓办理贷款,等降息后再适时办理。
     三、合理的融资方式 
    创业经营并不意味着要寻找风险投资——而是可以利用你的个人资本和来自亲友们的资金,怀特说。此外,还可以寻找来自商业计划竞赛的奖金或捐赠等形式的免费资金。怀特说:“这些资金你压根不用偿还,也不用考虑回报问题。”可以向当地的商业孵化器、经济发展中心、小企业发展中心等机构寻求有关本地区免费资金来源的信息。
     四、选择合适的'规模 
    如果第一条生产线规模太大,所需的启动资金就越多。别以为市场需求大就应该一上来就抓住时机大干一番。利用手上的现有资金,看看这些资金究竟适合多大的生产规模。科尔斯。约翰逊说:“对所在行业进行调研,再确定自己的细分市场。”
     五、将资金用在能产生收益的要素上 
    小预算创业的关键在于聪明地使用有限的资源。把资金使用在关键员工身上,这大大帮助了迈克尔。柯立兹。41岁的他创办了埃克莱罗公司,为在海外运营或正在向海外拓展的公司提供翻译服务。具有翻译服务行业从业背景的柯立兹在20xx年创办了该公司,利用他广泛的人脉关系,只雇用那些能直接创造收入的人员。柯立兹说:“我们用于启动的资金非常短缺,所以当我们碰到能为某项服务付款的客户时,我们就为这项服务去雇人。我们不雇用特定的人。所有的业务都是这样——先有客户承诺会购买某项服务,然后再雇人实现。”
     六、提前还贷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创业过程中,如果因效益提高、货款回笼,以及淡季经营、压缩投入等原因致使经营资金出现闲置,这时,可以向贷款银行提出变更贷款方式和年限的申请,直至部分或全部提前偿还贷款。贷款变更或偿还后,银行会根据贷款时间和贷款金额据实收取利息,从而降低贷款人的利息负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另外,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要承担无限责任,风险较大。个人投资者在制定投资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选择最优投资方案。
     【拓展阅读】 
    融资是什么?融资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公司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资金问题,采用一些方式,从其他渠道来获取资金,保证公司正常运营,一般初创企业会寻求第三方的“种子融资”。
     一、融资中的A轮、B轮是什么? 
    在讲企业融资之前,先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A轮融资、B轮融资……其实所谓的A轮、B轮、C轮,大家可以理解成融资的次数。第一次是A轮,第二次是B轮,以此类推。一般A轮融资是初创企业在公司运营初期需要完成的融资工作,也是决定公司日后发展的重要环节。B轮融资是公司成熟以后,继而获得的资金来让公司扩大规模。
     二、初创企业融资的理由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无论是办公室设备、日常开销,还是员工工资、出差支出,都需要一笔资金。创业公司要想顺利发展,必然需要一笔庞大资金的支持。没有外部资金的支持,很多创业公司仅凭借创业者手中的资产,很难从竞争激烈的市场存货下来。创业公司从成立到发展成熟,虽然只是时间问题,但时间耗人,更耗金钱,这个过程是最需要资金支持的。一个初创公司要想快速成长,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市场上很少有创业公司能靠创业者本身的资金就能实现成功的,但不能说没有,数量实在是太少。初创公司在成立之后,获得的第一笔融资资金尤为重要,不仅可以维持创业公司的基础生存,例如员工公司、水电开销等,还可以帮助企业顺利开展业务,例如业务推广、广告营销等工作。目前几乎每天都能在互联网看到各种初创公司获得融资的消息,意味着有不少投资者或企业愿意支持那些看起来具有“潜力股”的初创企业。
     三、如何才能获得融资 
    初创企业如何获得融资,当然是需要说服这些投资人,他们才愿意给你的初创公司进行投资。
  既然要说服这些投资人,创业者需要把自己的想法、产品等统统展示给对方。此外,投资者还需要明白你的创业项目,是否是可持续的,你的项目或产品是否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是否是市场刚需,未来是否依然拥有足够大的市场,盈利有多少。只有在把创业公司的项目或产品规划清晰地告诉或展示给投资人时,才有希望获得融资机会。
     四、初次融资多少钱合适 
    既然获得投资人的肯定,重点来了,究竟融资多少钱才合适呢?毕竟是有人给自己的初创企业投钱,很多人希望多多益善。其实不然,投资方也不是傻,他们心里也有数,其实融资的这个钱能够维持到公司盈利就好。公司有了盈利,自然不愁日常开销。相反的,公司实现盈利后,或许会有更多的投资人来为你进行多轮融资,相比第一次融资,往后就更为容易了。在获得投资人的肯定后,就可以尽快办理一系列融资手续了,随后将目光转移到公司运营上。拥有充足资金并不代表日后就能顺风顺水,钱只是增加公司运营的底气,创业者只有一心一意推动公司发展,才可在日后获得可观的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