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和80后请进,怀旧儿时的生活水平~

2024-05-09 18:50

1. 70和80后请进,怀旧儿时的生活水平~

我是八八年的 
吃:很小的时候吃爆米花,是自己拿着大米去找人用一个高压密封的黑机器爆的:小学零食有唐僧肉(其实就是话梅肉)、粘牙糖、可乐味雪碧味的白粉粉用吸管吸着吃、小浣熊干脆面、大米粘、汾煌雪梅(忘了到底是哪个汾煌了,五毛一包)、无花果丝……
穿:幼儿园的时候冬天穿的是棉衣棉裤毛衣毛裤裹得挺厚,夏天的时候兴过一阵子连衣裙大群摆的当时有一款绿色小花的幼儿园很多小朋友都穿;上三年级左右冬天就有小短裙穿了还是A字裙里面有一层薄薄的棉的,穿白色的小裤袜 呵呵~~再往后就和现在慢慢差不多了
住:住到一直没什么 家里条件还行一直住楼房要说变化就是现在又电梯了~~
娱乐:拍烟牌、小霸王游戏机、跳房子、拾包果、踢沙袋、打毛伟、三个字、跳绳、编花篮……
太多了 呵呵~~借着给你回答问题 回忆了一下童年~~~

70和80后请进,怀旧儿时的生活水平~

2. 70和80后请进,怀旧儿时的生活水平~

80后一个新兴的词语,我出生的时候家里是小砖房…院子里有两个菜园可以种柿子茄子…小时家里没有电视…到五岁才有一个小的彩色电视,带天线的…也没什么玩具…和伙伴们一起玩的可能90后都没见过…后来上小学家里养了条狗叫欢欢,我一直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狗,虽然它只是从草甸子捡的笨狗,小时候看的动画都不错,什么猫和老鼠,舒克和贝塔,魔神坛斗士等等,我十岁的时候家里要上楼房,家里租了很长时间房子,很苦,后来我记得上楼的第一个生日,家里有外债我爸让我去我奶家借了十块钱给我过的生日,我十岁我清楚的记得我吃的什么,是豆角炒肉,很久没吃肉了,还有一个桃子,后来楼里小朋友一起玩的是四驱车,很贵的,我的是一个别的小朋友给买的,他家有钱我家穷,小学时候偷着去游戏厅打币子,初中一起找个影碟店看电影,在街边的小台球室打台球,那时候小卖店很多根本没有超市仓买,停自行车学校都没地方,那时候没有网吧,后来接触电脑还是dos的,不过那个年代的人思想还比较纯净,不会太看重家庭条件的,这么多年过来了,很多事情都变了,我今天看了一个视频叫老男孩,很感人,就是讲80后的,我看哭了,用心去看的,我很庆幸我生活在那个年代,下雨天可能房子都露雨,但是真正让我怀念的还是那单纯的世界,现在的小孩我不敢去想象,因为我到了高一才知道男孩和女孩是可以牵手的,现在的我不再单纯,可是我怀恋曾单纯和快乐的曾暗恋过的贫穷的时光

3. 70后60后你们小时候生活是怎样的,大家都来说说?

我是70后,很想和大家分享小时候的情形,也许不是所有的70后幼年生活都是一样的,但基本上大同小异,不像现在孩子童年生活的差距那么大。作为我们70后的人回忆总有怀旧的情绪主导,有时不免夸大曾经的美好,那毕竟是一个贫乏的时代,比不上当今孩子生活的丰富和多彩。但客观地说,也并不是未曾经历者所想象那样的悲摧和困苦,70后童年有其独有的幸福和快乐。
  
 那时候童年生活简单无学业压力,虽然一年内吃不上几顿细粮和鱼、肉,但粗粮淡菜还是能够保证温饱的;虽然衣服有补丁和“哥穿小了改弟穿”是普遍现象,但过年都能换上新装或新改装的衣服、鞋帽,令人怀念那种期待的激动和欣喜;虽然每个孩子放学后挖菜、喂猪、喂鸡都是必修课,但作业很快完成没有其他补课和学习压力,小朋友集中玩耍尽情释放天性;虽然没有现在的手机和电视等新奇 科技 ,但男孩子扇卡片(当时是用烟盒纸或其他硬纸折叠的,还没有后来售卖的纸壳卡片,我们这叫扇pià,ji)、撞拐、滑冰车、踢毽子、弹泥球(后来才有玻璃球,早期都是自制的泥球),女孩子跳皮筋、踢口袋、玩“嘎拉哈”,都玩得不亦乐乎!似乎比现在或宅在家里玩手机,或奔忙于各种“兴趣”培训班的孩子更快乐无忧。
  
 童年的事情已经渐趋模糊和辽远了,很高兴借这个话题回忆一些有趣的往事,相比于现在孩子的博闻广识,那时的孩子多是懵懂寡闻的,幸而后来通过读书增长了一些见识。
  
 自己十岁之前的童年时光是在吉林省通榆县一个偏僻的乡村度过的。家乡地广人稀,记得距离最近的屯子也有六、七里路,于是我们相邻的两个屯子成立了一个教学点儿,整个学校共三间房,两间教室,一间教师办公室,一共两名教师,四个年级。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在一间教室,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在一个教室,都是两个年级南北分坐,老师教完一年级课程后留一些作业告知安心写不许听下面给三年级的讲课,给三年级讲完课留点作业再回头检查一年级的学习情况,以此类推,倒也错落有序。现在说起来年轻孩子也许觉得这很可笑,但当时我却认为学校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直到我二年级下学期搬家离开故乡,到了新的学校才知道还可以有那么多的老师和教室。
  
 记不清是一年级还是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我有一次到乡里(当时叫公社)“中心校”参加竞赛的经历,当时真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紧张新奇,对“中心校”的概念是无比“高大上”的学府,朗读比赛时看到下面从未见过的“黑压压”的听众,紧张得不行,原本读得挺好的《平平在家里》,一股脑连珠炮似地念完了事,当然没有取上。幸亏还有一项查字典比赛,可以尽情施展没有多人观看,我取得了名次得了奖,当年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难忘中伴着甜蜜的羞赧。
  
 
  
 70后60后,我们的感受是: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天蓝水清、农家炊烟袅袅,牛羊满圈、鸡鸣狗吠,满湖青草碧绿,鱼虾满塘。放学后,我们儿时伙伴相约而出,玩战斗 游戏 ,摸爬滚打,尽情施放天性。
  
 那时,无忧无虑,物质匮乏,野菜、河里的野鱼是我们比较容易挖到和捉到。是我们餐桌上经常出现的 美食 。清香与鱼香经常在我的梦中萦绕……。小河、池塘是我们戏水的天地,天气热啦,小伙伴一群扎猛子、仰游、蛙泳,最简单的狗爬式。花样繁多,(一般大人在岸上监督)什么时玩尽性,累啦。在大人催促下,才上岸穿家,饿了窝窝头啃两个,喝点凉开水就应付过去。
  
 上学时,学习更是简单,语、数两门主课。作业当堂玩成,家庭作业少之又少。从来在学习上没有感觉到痛苦和疲劳。学习轻轻松松。最多由于贪玩作业没有按时玩成,老师赔伴补做上去,交了作业书包一背,象一只欢快的小鸟飞出教室……。
  
 那时课外阅读非常困难。想看的书只能向学伴讨借,为了感谢最后给小伙伴一粒或两粒水果硬糖。小人书是我们最爰,每次星期天都到附近的集市上看地摊书。给摊主3分或5分的,尽情的游览。最爱是战斗类小人书《长征》、《红岩》、《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等。这些小人书故事情节深深感动我们这些60后。英雄气概陶熏了我们这些单纯少年。那时,电影也是我们最爱,《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英雄儿女》、《林海雪原》、《平原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优秀故事片。这些影片里英雄人物引领我们这代人的成长。
  
 天真的童年,简单的生活,学习轻松愉快,我们在英雄们精神感召下,儿时的伙伴一个个走进军营、走进最高学府。后来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成为科研人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发挥自已的光和热。
  
 我是60后,我们小时候,没电视,没手机,只有电影看,在乡下隔几天就放露天电影,每个大队放,就每个大队跟着大孩子去看,看完黑灯瞎火,就跟着大孩子跑回家,跑慢在路上掉伴,就怕鬼,其时没鬼,就是怕。在镇上电影院一张票一角线,还舍不得看,因手中没钱,很小时就大人带进去,不花钱。大一点,没钱,我们就跟着别人往里面挤,个子小就混进去看,往日没什么 娱乐 活动,电影院最热闹,天天暴满,那就是我们天天去玩的地方。
  
 还有,我们是住在汉江边上,小时侯没电风扇,天气热,我们小孩子一般到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太阳还没下山。就在家拿一条毛巾,找几个伴一起,来到河边,泡在水里玩,因我们那河边是一片沙地,堤边垒的是石头。水边大约几百平方米的水下是沙,水也只有一米左右的深度,泡在里面,脚也安全,不怕有东西扎脚,水也不深,又凉爽,在河里玩耍很安全,家人也放心。到晩上就一人抱床席子,拿一条床单,到堤上睡觉,虽有几个蚊子,但有河风吹,很凉快,一下就睡天亮。这里就是我们夏天防暑的好处去。
  
 我们小时侯兄弟姊妹多,吃的也不好,穿的也是大的穿了,小的接着穿。但不觉得苦,每天一大家子,过的热热闹闹的。那时虽穷,但过的确实很开心,简简单单的,不说假话。我的童年和少年就是这样度过的。

70后60后你们小时候生活是怎样的,大家都来说说?

4. 70年代的童年 生活

在70年代的农村,家里都不富裕,每家都会养一俩头猪和几只鸡,猪养到年底卖了换钱过年用,鸡蛋平时也舍不得吃,拿到集上买了补贴家用。
  
 我家还有几只小白兔,每天放学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打猪草,据说有一种草小白兔吃了眼睛会变红,我会特意拔回来给小兔子吃,盼着小白兔的眼睛变得越来越红。
  
 还有就是秋天拾柴火,掉落的树叶和树枝,我们都会捡回来做饭当柴烧。小伙伴们一边干活一边玩耍,捉小虫回家喂鸡,都说吃了小虫的鸡下蛋多些。
  
 有时也有意外的收获。黑紫的野葡萄,野生的桑椹都很甜,吃的满嘴都是黑的,到小朋友堆里咧着嘴吓唬他们。
  
 野地里的茅草也是我们喜爱的,新扒出来的茅草根白白胖胖的,嚼一下很甜,处于花苞时期的茅草花成针状,抓住根部慢慢拔,不情愿的茅草花发出“滋滋!滋滋!”的声音,好像是表达对我们的不满。拔出的茅草花下面也是白色的,放到嘴里一嚼甜甜的。雨后的茅草丛中会有一种菌类,我们叫它“小草帽”,摘回来做菜吃很香的。
  
 除了拔草拾柴火,我们还有很多游戏可以玩儿。没钱买玩具,我们用布头自己缝沙包,用六块相同大小的布缝起来,留一个小口装上玉米粒,再把口缝上,就可以玩了。
  
 一起玩儿的小伙伴分俩队,一队出一个代表,石头,剪子,布,输的队出两人一边一个丢沙包,另一队的小朋友站在中间。丢沙包小朋友一般会找活动慢的先下手,沙包丢出去速度要快,中间的小朋友们,惊叫着闪转腾挪,躲过一次进攻后,赶紧转身盯着另一侧丢沙包的小朋友手中的沙包,力争抓住沙包,抓住沙包就有一次免死机会,被沙包打中的人就只能下去等着了,场上的人接到一个沙包就可以救活一个人上场,如果都被打中下场,就只能换另一队人上场了,下场的一队小朋友抽两个人负责丢沙包,接着玩儿。
  
 小朋友们蹦着,跳着,呼喊着,开心极了,一会功夫就满头大汗,一个个的小脸都红扑扑的,头顶冒着热气。
  
 我们还有很多好玩的游戏,我们经常玩儿的有老鹰捉小鸡,捉迷藏,跳房子,抓石子,踢瓦片,人多了大家还可以一起跳大绳,人少了一人一根绳子也可以自己跳,踢毽子,毽子是用布条自己做的,顶上用古铜钱固定加重,用妈妈做衣服用的松紧带跳皮筋。
  
 男孩子们还用废纸叠纸包子,用吃过的杏核钻个小孔把中间的仁掏出来,填上铅增加重量,再用沥青封上口砸着玩儿,用树杈做弹弓打鸟。
  
 春天柳树发芽了,我们就用树枝做哨子吹,夏天用竹竿捕知了,秋天树叶掉落,我们就拣树叶拔老根,冬天打雪仗堆雪人,我们是大自然的宠儿,总能在大自然中找到乐趣。
  
 妈妈叫回家吃饭,还得再玩一会儿,如果不是肚子饿的咕咕叫是舍不得回家的。
  
 正值金秋时节,枯黄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偶尔落在头上再飘落地上,喜欢脚踩在落叶上发出的“沙沙”声,思绪不由得飞向小时候,上学路上拣树叶拔老根的情景。眼前似乎又出现了丢沙包,老鹰捉小鸡的小伙伴们的身影……

5. 70年代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70年代的人在小的时候还没有赶上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还是比较拮据,我父母都是70年代的人,但是只要家庭条件不错的人 ,听爸妈讲后来的发展还是很不错。不过那个时候的学历也比现在这个时候的学历有价值,一般只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就可以有个不错的工作,日子也会过得很不错。

我爸爸说他们这一代只要那会儿有中专毕业证或者高中毕业证,就可以当一个公务员或者当一个老师。我爸妈也不怎么爱说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我也只是偶尔能听到一些。听我爸说,他初中的时候,学校离家比较远,所以他每个星期从家拿上一些粮票,然后在学校待一个星期,等到周末的时候再回家。因为奶奶家也不怎么富裕,而且70年代的人家里都还不是独生子女,家里有很多兄弟姐妹,所以家里就更加拮据。我爸爸说每个星期从家去学校要徒步走几公里,每天吃的饭也不是很好,也没有今天这么好的物质条件。等到初中毕业的时候,家里供不起爸爸读书,然后他就在外面什么都干过,像卖衣服、干小工,不过爸爸很勤奋,所以现在的生活还不错。听我爸讲,那个时候真的是特别苦,刚和我妈结婚时,因为欠了一些钱,爸爸还和二姨夫去淘金子。用我爸的话来说,就是家里富裕的后来日子也还行,家里穷的后来的日子却慢慢好起来了,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勤奋的原因吧。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日子也就越来越好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

70年代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6. 现在80后生活状态

曾几何时,那是新鲜,是眼前一亮,是初升即耀眼,是好奇的眼光,是血液的激情流淌,甚至冲动与卤莽,都是年轻的象征。1980,1980以后,二十多岁的年纪,朝气与蓬勃,理想与奋斗,走过的路甩都不甩一眼,挡在前面的障碍一脚踢开,这应该是我们,牛B的80后。无所不能的心,穿过聚光灯一般的视线包围,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希冀着从别人艳羡的目光中找到一点点骄傲的资本。  我们不老,伸伸脖子掂掂脚尖,还够不着而立的年纪,但似乎几年以前,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说奔三,奔三。终于,我们进了社会,我们以横着竖着躺着爬着以各种高难度的姿势进了社会,菜鸟初飞,但在自己眼中犹如君临,颠覆,颠覆,80后血液里的伪装的骄傲和狂妄让我们想着改变一切,包括能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推翻旧势力,建立新秩序,啊!热血沸腾的青春年少。 80后是纸老虎,脆弱的还不如林妹妹。 发现薪水还没上学时的生活费多,发现老板比自己爹还凶猛,发现人生的路比下水道还窄,发现自己比气球还轻,爹妈一撒手,自己连怎么飘都掌握不了,别说飞了。于是发牢骚,嘟嘟囔囔跟祥林嫂似的,后来连祥林嫂都不如了,越来越像怨妇。再后来发现当个怨妇都没人听你倾诉,于是闷骚了,泡坛子泡吧泡马子,还是感觉不爽,自以为打小阅人无数,天下无敌,事业不行来点儿爱情吧,后宫佳丽三千人,铁杵磨成绣花针,正准备掳袖子大干一番,却发现自己积累了十来年的泡马子理论技巧心得花招,在老板们钞票面前苍白的还不如一个狗屁。 事业挫折了,爱情咯儿屁了,怎么看自己都不顺眼了。个子太矮了皮肤太差了眼睛太小了钱包太瘦了思想太落后了孙子当够了,脸上还有青春痘,怎么看怎么像老年斑了。于是萎靡了,不振了,不想看书了不想听音乐了不想谈理想了不想牛B烘烘了。 渐渐的似乎大彻大悟了,什么都看透了,一切都虚无缥缈了,像是个修炼了几千年的道人,在城市汹涌的车流和无边的人流广告中漠然地打坐。忽然间睁开了眼睛,像是个刚出观的世外高人,换了一副嘴脸——变得深沉起来,喜怒不再溢于言表,不再动不动就乱发牢骚,也不再把内心深处的秘密轻易地跟别人诉说。刺猬一样的80后,变成了一只乌龟,原本是见谁扎谁,现在苟且蜷缩在貌似坚硬的甲壳里,保护着自己稚嫩的身体以及更为稚嫩的心灵。 直到有一天,对着镜子看,却发现里面那张脸陌生得可怕。唏嘘的胡茬,未老先衰的容颜,黯淡的双眼,一种悲怆猛击心扉。这是我吗?我们已经老了吗? 是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80后已经老了。 望着足球场上狂奔的少年,本想脱了外套上去亮亮自己荒废多年的球技,却发现久未运动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自己冲刺的想法。 望着满街穿着前卫的少男少女,我们开始表现出厌恶的表情,却忘了自己当年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望着电视电影里纯美的爱情童话,我们冷冷一笑,嗤之以鼻,故作高深地抛出一句“幼稚”,却忘了当年自己是如何曾经沧海难为水。 我们梦想着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林妹妹还开着法拉利小跑,我们梦想着哪天能中个500万,最好是超级大乐透超越500万,然后尽情挥霍,学小马哥用钞票点烟学古代昏君放荡人间,尽管现在还骑着单车光棍儿一人。金钱,女人,欲望,即使让我们想象,都逃不出这几招。理想已经死了,我们的心小的可怜。 怀旧。当寂寞深入骨髓,我们开始怀旧。 当一个人开始怀旧,那就证明他已经老了。至少心老了。 在明媚的阳光下回味童年的游戏,在博客上敲打旧时的回忆,在忽明忽灭的香烟熏陶中倾听老歌曲,捧着毕业照发呆,看着旧情书唏嘘,努力搜刮着自己一片空白的大脑,希冀从那里能找回些须青涩的感觉,青葱岁月,恋恋风尘,冬季校园漂亮的女生白发的先生,说过的话,走过的路,暗恋过的女生,被自己伤害过的人,连同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如今,你们去了哪里? 酸楚,但没有眼泪。漠然的心像一口干涸的井,已经酝酿不出珍贵的眼泪。 只有幻想。希望人生能够重新选择一次,哪怕重新读一次大学,进一次社会,谈一次恋爱,踢一场球。在压抑与茫然之中,选择逃避与幻想,是我们唯一能做的,虽然这消极地让人憎恶。 无力的80后,像一棵棵垂死的树。 有的时候,愤怒是我们活着的证明,虽然是星星之火,但至少还在闪烁。我宁愿相信,迷茫是因为年轻。想想吧,我们才多大?以后的路还有多长?无论如何,我们得活下去,不管是痛苦还是快乐。80后,骨子里的不屈不会磨灭,仍然相信自己会走出阴霾,出人头地。 思考与自责,就是最好的证明;心有不甘,势必卷土重来。 2008,最大的一批90后已经成年,长江后浪推前浪,何况是这么咄咄逼人的后浪。80后,站直了,别趴下,我们还不老,别让孩子们看了笑话。

7. 80后的一代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又讨论了一个扎心的话题,80后的一代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此话题一出,在网上引起了一番热议。
1
2
3
4
5
5
6
7
来,说说你对这个的话题的看法。

80后的一代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8. 70后 80后 90后的学习生活对比

1 学习时间:
   70后 正规证矩的学习时间
   80后 上课时间+补课时间
   90后 上课时间+补课时间+部分休息时间
 2 学习动机
   70 为了考上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
   80 为了考大学,过上享受型生活
   90 为了完成父母的目标
 3 学习习惯
   70 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完成作业
   80 能完成作业
   90 借别人完成作业
 4 学习态度
   70 学习认真,向前看齐,课外见识不足
   80 学习有自己的目标,
   90 学习有目标,但是是父母的
 5 学习独立性
   70 很独立
   80 独立
   90 欠独立
 6 学习环境
   70 幽雅的校园
   80 学校+家
   90 学校+家+社会
 7 学习条件
   70 纸质书本+字典+计算器
   80 课本+多媒体教学
   90 课本+有声教材+电脑网络
 8 学习途径
   70 学校上课
   80 学校上课+家教辅导
   90 学校上课+家教辅导+各种培训班
 9 学习好方法
   70 认真刻苦,勤学好问
   80 善于讨论学习
   90 抓时间,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