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2024-05-17 09:47

1. 未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工程机械销售量和销售额已经双双超越美国、日本、德国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工程机械自给率从“十五”期间的70%左右,提高到80%以上,逐步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汽车起重机、压路机、叉车、推土机、混凝土机械等一大批工程机械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我国成为了真正的世界工程机械制造大国。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工程机械租赁行业发展模式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巨大的工程机械市场吸引了卡特彼勒、小松、沃尔沃、斗山等国际巨头在华投资,凭借技术与管理上的优势,它们占据了我国工程机械高端市场。近几年,随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迅猛的发展,涌现出了徐工、厦工、山推、柳工、中联、三一、克瑞等一大批优秀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


我国工程机械工业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排头兵企业引领自主品牌加快成长。工程机械工业协会重点联系的工程机械行业大型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好于全行业,前50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比例又有上升,达86%。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中,徐工、中联、三一、柳工、山推、龙工、厦工等11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外商投资企业在内有12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其中徐工、中联、三一等三家航母型企业年销售额突破800亿元。

未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2. 机械专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机械专业很宽,因此只能从一般角度谈这个问题。也许你的问题是做好机械设计所应具备的一些特质。就中国人的特性而言,具以如下几条
1)当学习阶段多动手试验,把物理课中比较简单的结论做一试验验证一下。在此过程中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2)不用钻太难的物理题目,把身边的遇到的机械想一想它的原理是什么。当然多数不知道,哪你就去看一些书,找答案,这比老师上课重要的多。如果你想明白了,以后肯定用的上,老师讲的可能一生都是用不上。
3)做一个好的机械设计应跨行业工作,最后定在一个行业。
4)机械行业是越老越有价值,坚持就是成功。
5)把原来所学的条条框框甩了,当一个无知的人开始。

3. 机械制造的发展特征

一、地位基础化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二、经济规模化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业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三、发展极不平衡 区域色彩浓重以2003年为例,销售额名列世界前500位的企业几乎来自北美洲、亚洲、欧洲,所占比例高达99%,显示了三大洲在世界机械工业发展中无与伦比的统治地位。四、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加大了产业转移的力度,机械产品中附加值低的产品被安排到市场潜在需求发展中国家生产: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各大生产商纷纷采取专业化生产,“单品种,大批量”已成为很多500强企业生产方式的新特色;同时以生产者为主导的生产方式逐步向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定制生产方式转变。服务的个性化成为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五、机械制造业全球化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传统的全球化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其特点是:自己拥有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根本性变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跨国公司,并将成为新型全球化方式而发展下去。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广泛利用别国的生产设施与技术力量。在自己可以不拥有生产设施与制造技术所有权的情况,制造出最终产品,并进行全球销售。机械制造业公司在全球范围建立零部件的加工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原材料调配、零部件采购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趋势。六、机械制造业的跨国并购加剧现代并购不再一味的强调对抗竞争,强强联合成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这时机械制造业全球化过程中大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一大特点。而且趋饱和的市场。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投资建厂的风险增大,也使得更多企业开始采用联合并购的手段。在建厂的前提下,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以达到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规模效益的目的。以高技术为内涵的行业来自技术创新的威胁,使跨国公司走上了联合之路,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机械制造业大企业间的战略并购,导致了机械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机械工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七、产品高技术化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机械制造业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的各国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更重视发展机械制造业,充分体现了机械制造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在推动整个社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起到了推动、提升和改造的作用。信息装备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先进的发电和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型生物、环保装备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成果开始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其高新技术含量已成为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

机械制造的发展特征

4. 机械有那些发展方向!

机械就业的发展方向大致一下这几点:
  (1) 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2) 从事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3) 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
  (4) 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
  (5) 从事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
  (6) 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7) 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
  (8) 钳工、车工或电工的初级技能;
  (9) 编制、实施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规程;
  (10) 使用、保养、维修、管理机电设备;
  (11) 选用、设计制造、调试工艺工装;
  (12) 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
  (13) 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现场技术管理;
  (14) 应用机械CAD/CAM;
  (15)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和信息,设计机械和电气图样,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5. 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工业规模已位于全球第一位,但存在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服务型制造发展滞后等问题;行业发展将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推动高端装备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速。
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等技术,推动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发展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核电、高铁、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高端装备和产品,推动增材制造装备、智能机器人等发展,深化军民融合,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中国研发支出在GDP的占比从2005年的1.32%提升到2013年的2.01%,但与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比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2012年-2016年,农村外出劳动力月收入上涨约50%;未来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将向提升生产效率与创新驱动等方向转变。

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势

6. 机械制造研究方向前景

根据我几十年从事机械工业的体会,先进机械制造无非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与传统机械设备的相接合,而机械大类是相似或相通的。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特别是,机械工业各个门类都一定会均衡、同时发展,所以,不要太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小领域。例如3D打印与快速模具技术,当然有光明的发展前途,但只能在小型、微型机械范畴内发挥有限作用,在多数所谓“大国重器”的领域中都无法担当重任。例如巨型机床、发动机、水轮机、大型电站设备、核电站、飞机、巨舰等许多领域,3D打印是没有多少位置的。
而且,咱们机械专业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多,恕我直言,没有十年以上的积累,是根本无法成为有作为的机械工程师的。所以,考研,选择专业只要是大众化的就可以了,打一些专业基础,等你3年毕业出来进入某个企业或研究院以后,再慢慢学习这个特定企业的技术、工艺、生产特点,争取再用3年左右成为技术骨干,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自己曾经以为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很强,但也是经过多年实践并最终成为总工程师以后,才认识到逐步积累的重要性,因此建议你只要脚踏实地,持续努力,大量下厂实践,10年后必成大器。

7.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优势

发展低成本自动化技术,潜力大,前景广,投资省,见效快,提高自动化程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果,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和国情。20 世纪下半页,日本丰田汽车集团首创的精节生产LP( Lean Production) 模式, 就是以最小的投入, 取得最大的产量的具体表现。借鉴国外发展机械制造业低成本自动化技术的经验是有益的。我国机械制造业各企业有大量的通用设备, 在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时, 应以原有的设备为主, 合理调整机床布局, 添加少量的数控设备, 引入CAD/CAM技术, 充分发挥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优势和人的创造性, 共同构成一个以人为中心, 以信息自动化为先导、树立自主的单元化生产系统, 为我国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提供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符合我国国情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新途径。从长远看,在发展中循序渐进的搞好制造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需要每一个企业家和国家共同努力完成。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优势

8.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何?

机械制造装备的发展趋势
1、向高效、高速、高精度方向发展
2、多功能复合化、柔性自动化
3、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4、智能制造技术与智能化装备
5、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